|
据《民立报》最早报道称“昌邑男女被害者五十余人”,《申报》随后报道说“演说会员人民县幕共伤毙三十余名”。后来的县志则记载道,全城剪发人员幸逃虎口者,惟二人而已,罹惨案者共十八人云。王霞亭还曾提到,这天晚上,“劣绅们竟传令各商户壮丁巡逻打更。并造谣说是:接到宣统皇帝的来电,才发动的。”此后,昌邑东乡流传起这样恐怖的歌谣:“王家楼,王家楼,先割辫子后割头。”
昌邑县城图
资料来源:(清)陈嘉楷修,韩天衢纂:《昌邑县续志》,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刻本。
昌邑县“五·一八”惨案殉难烈士表
在此次事件发生之前几年,《昌邑县续志》刚刚修撰完成,这也成了帝国时代最后一次重修。志书收录的昌邑县城图真实再现了事件发生的历史空间。透过暴动的过程,不难发现:在某种意义上,这座县城既是事件的见证者,又是事件隐匿的参与者,因为它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暴动的路线和方式。实际上,事情远不只如此。这张地图代表了帝国时代县城的典型风貌。对于地方百姓而言,县城就是帝国本身,因此这张图更类似于一张威严的“帝国面孔”。在这张面孔上有一点难以察觉的异样之处,那就是接近中心位置的那一片区域——“书院”、“今改作学堂”。它正是事件的重要发生地——高等小学堂。如今看来,这个微小的变化,恰恰是时代巨变来到地方的一个标志;它透露出了这个不幸事件的根源。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孙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