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首页民俗与教育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29期活动计划(2018年3月24日下午14:30)
  作者:敬文沙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3-09 | 点击数:5592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29期活动计划
(2018年3月24日,周六下午14:30-17:30)
http://zjwsalon.chinafolklore.org/blog/


 

  “敬文民俗学沙龙”(Jingwen Folkloristic Salon)于2004年1月10日──钟敬文教授去世两周年的祭日──在京成立,迄今已举办过28期主题讨论活动。本沙龙以钟敬文先生的名字命名,是以继承师大的民俗学精神,保持学人间的交流与对话,共同推进中国民俗学诸多理论问题的探讨为基本宗旨而建立的一个同人学术论坛。

  2018年3月20日是钟敬文教授诞辰纪念日。第29期“敬文民俗学沙龙”活动将于3月24日(周六)下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请大家相互转告。现将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上半场

  主题:再谈实践民俗学

  主讲人:户晓辉(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主持人:万建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内容简介:继续主讲人于2016年6月1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和2017年4月10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讲座——《谈谈实践民俗学》——话题,以作者写作《日常生活的苦难与希望:实践民俗学田野笔记》一书的体会和电影《十二公民》(2014年由徐昂导演,2015年上映,改编自1957年的美国影片《十二怒汉》;1991年的日本版《12个善良的日本人》由中原俊执导,2007年的俄罗斯版《十二》由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执导)为例,漫谈实践民俗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及其对中国社会可能具有的积极作用。

  主讲人简介:户晓辉,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著作有《日常生活的苦难与希望:实践民俗学田野笔记》(2017)、《民间文学的自由叙事》(2014)、《返回爱与自由的生活世界——纯粹民间文学关键词的哲学阐释》(2010)、《现代性与民间文学》(2004)、《中国人审美心理的发生学研究》(2003)、《地母之歌:中国彩陶与岩画的生死母题》(2001)、《岩画与生殖巫术》(1993);主要译著有《技术世界中的民间文化》(2014)、《记忆》(2006)、《民俗解析》(2005)、《审美的人》(2004)。

 

  下半场

  主题:重建西方现代中国民俗研究史(1872-1949)

  主讲人:张志娟(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者)

  主持人:杨利慧(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内容简介:中国现代民俗学史至少有两条并行的推进线路:本土的和西方的。西方现代中国民俗研究生发较早,起初是以比较研究为目的将中国纳入民俗学资料搜集的范围。但了解愈深入,中国民俗的自足性和独特性愈显明,于是中国被称作民俗学者的“乐园”或“理想之地”。同时本国学者开始关注到西方传教士、外交官和汉学家对中国民俗的记述,两条线自此有了交集。1924年收回教育权运动后,随着教会大学的中国化改革、国际汉学与中国学界往来日增,依托教会大学和部分汉学机构、团体,西方现代中国民俗学研究者和中国本土知识分子之间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综合考虑学科意识及与中国学界之关系,西方现代中国民俗研究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确立期(1872-1892),延伸期(1893-1923)和交融期(1924-1949)。现有中国民俗学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本土一线,发掘并建构出这被忽略的第二条线,不仅能够丰富我们对学术史的既有认知,亦可从两条线的分离与聚合看中西文化交流,关照本土民俗学的立场,还有助于考察学科内在理路发展的诸多可能性。主讲人将在建构西方现代中国民俗研究史整体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个案,分析其学理价值及对当下研究的启示。

  主讲人简介:张志娟,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后。

 



  时间:2018年3月24日下午14:30-17:30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主楼C区5049  


  欢迎各位踊跃参与,积极发言!
 

  附:敬文民俗学沙龙回顾:第1-28期活动情况

 

敬文民俗学沙龙

  2018年3月9日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萧放]今天我们如何建设民俗学学科
下一条: ·广西师范大学民间文学与民族文化教学与研究团队简介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高端论坛(2023)”在山东大学成功举办·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2年9-2023年4月受理)
·[康丽]民俗学家的想象力与民俗学学科的生命力·[段友文]向大师问学 ——钟敬文先生指导我研究民间文学与民俗学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蒂莫西·坦盖利尼]民俗学显宏镜——计算民俗学面临的挑战
·[彭牧] 丹·本-阿莫斯:高擎“民俗学之火”·会费缴纳清单(2022年3月7日至2023年4月13日)
·中国民俗学会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美国著名民俗学家丹·本-阿默斯逝世
·第38期敬文沙龙在京成功举办·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8期活动预告(2023年3月19日下午14:30)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7期活动预告(2023年1月15日上午8:30)·[王杰文]超越“文字中心主义”:重估顾颉刚先生的民俗学方法论
·[胥志强]现代民俗学中的礼俗互动问题·[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理事会会长、副会长名单·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名单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名单·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