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李牧]湖北英山地区的“生死异姓”现象及传说
  作者:李牧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8-31 | 点击数:16371
 
 
  我最近发现,就是我这支人一件事,搬到六安那边去了,我算账,三百多年了,跟你年纪差不多的两个小伙子找到这儿来了,找到我了。的确是我这的,是我这大字辈祖人时候搬过去了,一直两三百年,这么近,没联系,他不晓得。但是他的排行相像。我说怎么个排行呢?上辈往下传的,小时候要我读得非要我背,大了他要我写得出来。就是这样往下传的。我说你幸亏往下传,不然你追不到根儿。到我这儿我帮他查到了,是白树湾那支人,大字辈脚下。
 
  可以推测,由于萧维高与其他鄂皖萧族支派疏远,蒋省一亦不可能与这些亲族亲近。再者,萧同敬文也提到,萧氏族人定居于兴国仅不到两代,而迁居黄州则不及一代。因此,这些族人恐怕与萧维高一样,立足未稳,可能仍自顾不暇,有心无力。最后,蒋省一的赘婿身份,或其后的异姓宗子身份,可能不易得到萧氏族人的认同。因此,蒋省一便转向定居于潜邑的蒋氏族人寻求支持。这大抵可以解释前引略传中所提到的蒋省一归潜邑探望父母(可能是经常性的行为,且每次时间不短),且最后逝于潜邑并与父母同葬等问题。
 
  但是,需要提及的是,蒋省一向蒋氏族人寻求帮助,并建立英山萧氏与潜邑蒋氏的联系,并非是情急之下的无奈之举,这一转向明智而有效。除蒋省一与其父母及族人关系,较鄂皖萧氏家族应更为亲密外,还因为蒋氏家族在英山及潜邑等地,已历五世,而且人丁兴旺。据九修《萧蒋氏宗谱·卷一·蒋氏宗源》所载:
 
  九十三世,发显公,字子礼,名必举,别号芾,谥荣敏。世居江苏宜兴,后徙锡山。南宋辛未年(一一五一)进士,文武兼全,拜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官至吏部侍郎。时值南宋向金称臣,政治腐败,战乱频繁。母卒辞官,再诏力辞不就。迁居徽州黄山龙源,后徙江西鄱阳,再转迁潜邑,最后定居英山。殁葬柳林河杨柳桥。实为我族迁英始祖。公生二世祖万浩公,由英迁潜,生元一、元二、元三。元一复由潜迁英,生省一、省八。省一公入赘萧公维高门下,生五世子才公,爰命从五世起,生承萧姓,死归蒋宗,此乃蒋萧氏之特色由来也!省八公后裔,昌繁英邑。元二公之后,绵延潜、怀。元三迁河南光山,元末,有裔孙蒋仕杰,为避乱而迁居浙江奉化,亦成巨族。
 
  此段文字亦出自萧同敬之手。从其整理的蒋氏迁英以后的世系中,可以看到,蒋氏宗族虽也有迁徙分居,但大部分族人定居地极为接近。即使是迁徙河南的蒋元三支族,其活动之光山(即今天河南光山县)也紧靠大别山,为今天鄂豫皖之交界,与英山及潜邑,在地理上十分接近,使得宗族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成为可能。另外,从此段记文中可以看到,较之同一时期萧氏族人,蒋氏族人在丁口上更有优势,使得他们有能力支持蒋省一承继的英山萧氏。而所有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或许是(所构建的)蒋氏先祖显赫的社会地位及文化资源。
 
  与名不见经传的萧氏族人不同,蒋氏宗族的迁英始祖是南宋名宦蒋发显。据上引《萧蒋氏宗谱•卷一•蒋氏宗源》所载,发显公是“南宋辛未年(一一五一)进士,文武兼全,拜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官至吏部侍郎”。在访谈中,萧同敬先生特意补充说:“官做到吏部侍郎,相当于现在大概部长这么大个官。他那时很年轻,文武双全,秦桧想利用他。他就借这个事向皇帝请假,说母亲死了,我回去奔丧,葬母亲,他就这样跑了,不再回朝中了”。萧同敬先生告诉笔者,此公在《宋史》中有传。笔者翻阅《宋史》,确是在《卷三百八十四·列传第一百四十三》中寻到了“蒋芾”的传:
 
  蒋芾字子礼,常州宜兴人,之奇曾孙。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第二人。孝宗即位,累迁起居郎兼直学士院。
 
  签书枢密院事,……
 
  除权参知政事、同知国用事。
 
  明年,拜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会母疾卒,诏起复,拜左仆射,芾力辞。有密旨欲今岁大举,手诏廷臣议,或主和,或主恢复,使芾决之。芾奏:“天时人事未至。”拂上意。服阕,除观文殿大学士、知绍兴府、提举洞霄宫。寻以言者论,落职,建昌军居住。期年,有旨自便。再提举洞霄宫,卒。
 
  两相比对可知,《蒋萧氏宗谱》及萧同敬先生所述的先祖蒋发显的字与名,和《宋史》中蒋芾的字不同。《宋史》亦未提到蒋芾的别名以及谥号。二者相同之处,仅是发显公的别号,与蒋芾之名相合。其次,在萧氏族人的著文及谈论中,蒋发显官至吏部侍郎,而《宋史》中的蒋芾则是身居宰辅。再次,萧同敬先生提到,蒋发显是因不甘为奸臣秦桧利用,而借母丧辞官,且之后不再就官。而根据《宋史·卷四百七十三·列传第二百三十二》,秦桧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先不论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中进士的蒋芾能与秦桧这样的宰辅大臣能有多少交集;就《宋史》而论,蒋芾直到孝宗朝仍然为官。再者,依据《宋史》,蒋芾在服母丧之后,力辞的是左仆射之职,之后其仍然“除观文殿大学士、知绍兴府、提举洞霄宫”,可见其仍在官场。最后,虽然蒋芾曾迁居建昌军(今江西南城县),但其最后应是在“提举洞霄宫”任上去世的。而洞宵宫乃是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乡的大涤山中峰下,大涤洞旁的一处道观,南宋时多以去位之宰执大臣提举洞霄宫。可见,蒋芾应是在杭州,即当时南宋都城临安去世的。而根据萧氏族人,蒋发显逝于英山,且墓冢存留至今。根据英山县文物局的资料,蒋发显夫妇的墓冢在今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温泉镇斗米畈村(图二)。蒋发显夫妇墓属于较大的墓葬,包括墓冢一座,碑刻四通,石雕二件。此墓座西北朝东南,三门四柱,两层碑盖头,大理石质,碑通高1.74米,宽2.28米,厚0.10米。碑中间阴刻:“迁英始祖蒋公发顕大人,母何老夫人,母袁老夫人墓”。封土堆高3米。此墓现已被认定为宋代墓葬,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英山县文物局工作人员的调查,萧氏族人近几年每逢清明节都对该墓进行清沟、维修和祭拜,因此墓葬保护较好,只是墓碑两侧石雕被盗。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folklore-forum)
【本文责编:谷子瑞】

上一条: ·[简涛]节日行为的社会系统:阿村的复活节
下一条: ·[高健]从开天辟地到“解放”来了
   相关链接
·[温小兴 陈珊]文化抗争、宗族建构与红色文化传承:瑞金谢氏护祠事件的个案研究·[王琪]服忌:一个晋东南村落的宗族观念与实践
·[刘钦泉]赣闽粤边客家宗族的民俗与区域联系网络述论·[姬厚祥]宗门立会:宗族分门竞争中的民间信仰生产
·[黄秀双]宗族记忆的重构·[洪陈方洁]头家理事会与宗族社会治理机制的当代自洽
·[陈佳思]宗族文化复兴背景下的传统再造·[席晓燕]宗族祭祖仪式的文化重建
·[武静静]华北乡村宗族组织形态的当代变迁·[唐穆君]乡村文化的变迁及价值重构研究
·[林秋炀]慎终追远:潮汕地区丧葬习俗个案研究·[贾凯露]鹿蹄石传说与宗族村落记忆的互构
·[罗兆均 何志强]从宗族到家庭:土家族村落信仰空间与权力走向·[彭兆荣] 重建乡土社会之宗族景观
·[罗兆均]宗族的意识与行动:建构“英雄神祖”的地方性策略·[赵韩]张家界永定区亲属称谓系统文化内涵分析
·[林晓平]宗族祠堂的历史功能与当代价值·[栗建伟]论宗族因素影响下鄂南民俗乐舞的基本风格
·[金丹妮]村落宗族的当代复兴及生存策略·[何绮珊]宗族重构和身份认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