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民俗学的民俗谱系问题
民俗学学科发生之初,是对一些所谓的“文化遗留物”的关注,那时主要是对于一些奇风异俗现象的罗列。后来受到人类学研究的影响,会关注一个区域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或者民俗志的方法。民俗志的方法有两种表现,一是对于一个村落,一个特定社区的民俗事项的整体描述和分析,二是对于某一专题问题的田野与分析。但是这些研究相对来说都是孤立的缺乏联系的研究。
神话的原型学说、故事的类型学说的出现改变了孤立单一研究的做法,民俗研究便进入了一个整体研究的新的时代。神话的原型研究,是在神话中找出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来讨论,当不同的神话中出现了一个相同的要素,主要是情节要素,这就是一个原型。本来神话原型学说只是文学批评的一种方法,是加拿大的弗莱为代表的一个文学批评的流派,他认为文学不过是神话的演绎,甚至体裁和题材都有规可循,神话不过是春夏秋冬的季节性问题的呈现,而神话的主题转换到文学作品中,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但骨子里不过就是神话类型的四季问题呈现。⑤原型学说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有着密切的联系。
原型和类型是针对较大的叙事话语,甚至是关系到整个神话与故事的核心内容。比如神话中的英雄卵生原型,它是一个神话中的核心内容,有一个庞大的谱系。类型研究主要是针对民间故事研究而言的,比如两兄弟的故事,流传甚广,互文性强。
神话与民间故事研究中有一种方法则向小型叙事单元投入关注,这就是母题(Motif)研究。母题一般是指一个故事的一个小的情节单元可以复制到其他故事中去,成为其他故事的组成部分。这些母题因此具有普遍性的要素,是人类或者部分人群共同的东西。
有的学者抛弃对这样的小型情节单元的单独叙述,而是不断向上攀援,追求所谓的普遍法则,如列维-斯特劳斯,他就是从一个小的情节,不断挖掘,得出神话世界就是二元对立的看法。无论是小型的故事单元母题,还是稍大的情节单元原型,都是与具体的叙事表达存在密切关联的,但是类型研究或者结构研究,就完全抛弃了具体的叙事对象,因为在他们看来,所有的故事,最终可能会是一样的东西,都是在讲二元对立问题。
神话和民间故事的母题研究、原型研究以及类型结构研究,为民俗的谱系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些研究存在着一种去背景化,去历史化的倾向。人类学的传播学派,文化圈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民俗谱系的观念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这些研究则有明显的历史倾向。如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其所谓的“库拉圈”则是一种现实的构成。而美国人类学家通过针线盒上的图案考察海岛移民线路,也与他们这支号称为“历史学派”的人类学家的主张一致,所考察的民俗关系都是现实可稽的。近年来文化遗产研究开始重视线性文化遗产,或者线型文化遗产,主要是通过道路、河流,以及相关通道,讨论沿线沿河具有关联性的文化遗产。这种线性的文化可能是关联性强的,也可能是仅仅是线路联系,文化却有很大的差异,同一河流,上游与下游完全不同。所以这种线性的研究仅仅与文化谱系存在部分联系。
民俗学的谱系观念是强调民俗文化的整体性与联系性,强调互动性的一种研究思路。民俗的谱系是一种有关联的集体行为。民俗谱系关注人类的某些共性,但是更加关注民俗生活的现实联系与互动。没有互动就没有谱系,互动是谱系的存在形式。就像一个亲属谱系,没有联系,亲属谱系是没有意义的。这种民俗形式的联系与互动主要由以下内容所构成:
民俗谱系的第一核心内涵是具有共同习俗与文化价值观的族群谱系。民俗的核心问题是人的文化问题,没有人就没有民俗,但是民俗是共同体的产物,不是个人的产物,所以这个人的概念不是个体概念,而是族群的概念。过去在讨论族群的发生的时候,强调了其相处过程中共同的民俗传统,认为神话信仰风俗习惯是族群构成的重要文化因素之一。族群的文化有其传承性,但也有断裂重组、再造、回归的一面。所以民俗的谱系是族群民俗生活的延续与联系,也包括民俗生活的改变与再造,所以,族群关系是民俗谱系的第一抓手。
与族群相关,流动是民俗谱系扩展的方式,也是民俗谱系消减的形式。当然这也包括变形,成为谱系的支系构成。这期间会包含新的族群加入,增长,一方面族群的民俗在流动中扩展,一方面也有族群的民俗在流动中消失,而加入另外的谱系。流动是传播的形式,但在当下不一定是人群的流动才是传播的方式,媒体的传播也导致民俗的扩展与消解,导致民俗谱系的变动。而商品消费也会促进民俗的改变,教育与企业更是通过建立一个与社区隔离或者融入的方式,建立独特的文化空间,从而形成对于民俗活动的影响。比如我们今天的生日习俗,大家没有出国,也没有到哪里去待多久,就在中国本土,结果传统的长寿面习俗衰败,蛋糕蜡烛习俗唱歌许愿的习俗产生了,这是民俗传播的结果,与媒体、商业消费有关。
民俗谱系的第二核心内涵是空间谱系。一般说,同一地理空间是特定民俗发生形成谱系的条件。但是,城市化,现代企业,现代机构,支离了原有的空间统一性,地理因素变得难以描述地理的民俗形态了。比如,现代商业住宅的非联系性的邻里关系,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情态,民俗认同何在?移民造成民俗的空间流动,但是空间因为各种问题造成民俗的关系加强与削弱。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较量,都会构成民俗的空间谱系形态。民俗的空间谱系延展也会造成对于现代民族国家边界的跨越,对于现代国家带来复杂的影响。而族群身份,也在民俗行为选择的时候,产生重要的制约。
民俗谱系的第三核心内涵是时间谱系。时间谱系是考察民俗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的结构形式。这些来龙去脉的问题,本来只是学术的问题,但确是民俗的当下形态的重要依据,更是文化建-构,文化产业开发等现实问题必须讲述的重要问题。由于民俗在当下呈现资源化倾向,时间的先后便成为文化资源争夺的焦点问题。所以,时间谱系,不是简单的时间所能够概括。
民俗谱系的第四核心内涵是形式谱系。形式谱系是民俗的结构形式,包括民俗的核心形式,延展形式和变异形式;也包括其语言形式、行为形式和景观形式,当下还包括媒体形式。民俗的核心功能是认同,表现形式是叙事。所以我们又将其视为语言叙事、行为叙事和景观叙事,以及媒体叙事。民俗以叙事的方式实现自己的功能。当然就其功能形式结构,又包括政治民俗,经济民俗,文艺民俗,信仰民俗和人生民俗等。那些故事类型,神话母题,民俗要素的研究,也是民俗自身形式的研究。对于民俗自身的形式谱系的认识,是民俗学学科完善的重要前提。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