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占卜除了有对事实的判断外,还有大量的道德判定和道德说教。本土知识体系里的占卜,其从业者的道德话语往往以社会关系优先、融汇佛教理念为特征。占卜的道德面向有文化上的深层原因,例如传统社会里诞生的占卜经典文本的影响。道德话语不单是传统宇宙观、思维方式和知识社会学的显现,抑或大小传统彼此渗透的结果,也是占卜师在实践中自然生发的自我保护和草根职业伦理。道德话语对占卜不仅起到合理化的功能,也重塑着占卜者与顾客的伦理自我。
关键词:占卜;道德;民间宗教
前言
占卜是中国人精神世界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它以阴阳五行为公理,涵盖算命、风水、相术、起名、测字等多种推断未知、预测未来的技术方法,起转婚丧嫁娶等人生礼仪,见证世事人情。近代以来占卜处在迷信愚昧等暗角,缺少合法地位,也不见容于主流,却是中国文化中一直顽强存在的现象。笔者田野调查发现很多占卜从业者的工作语言里经常出现道德说教的成份。预测运气好坏,往往掺杂着劝导与教诲,其道德言语则扩展至社会关系,道德评断以要求当事人履行社会角色为出发点。下文分别回顾占卜的人类学研究、中国民间宗教研究、道德人类学三个研究脉络,以说明中国占卜的道德话语之特殊的研究意义和推进空间。
人类学家已经意识到占卜语言里会有大量的道德话语和道德立场(Peek,1991;DeBernardi,2006)。占卜师不但告诉顾客发生了什么、未来会发生什么,他们也经常在咨询中对顾客的言行做出公开的价值判断。通过做出并公布价值判定,占卜师不但揭露未知,也把事实整合进一个连贯的意义体系里。换句话说,他们理解阐述当地世界,重建社会互惠(Fernandez,1991)。在缺少政治集约治理的社会,占卜师的社会整合作用尤其重要,占卜师甚至被维克多·特纳比作部落道德的守卫者,失常社会关系的恢复者(Turner,1975)。然而当代中国的占卜与部落社会的占卜不同,中国的占卜在被广泛实践的同时又被污名化。社会地位尴尬的占卜自身需要从政治和道德上进行合理化,在公众活动中策略性地谋求发展的空间。所以当人类学家指出占卜师的种种社会作用时,中国的占卜从业者或占卜师[1]往往需要“自觉地”把这些分析呈现在公众面前,积极地与孝道、报应、善缘等伦理话语靠拢,以提升自己职业的社会价值和公众形像。另外,中国的占卜有丰富的文本积累和哲学体系支撑。借着近年文化民族主义的东风,占卜甚至依附“国学”登堂入室。从本土性特征出发,中国占卜的研究有必要将占卜的文本和变动中的社会正当性纳入视野。
中国民间宗教的海内外研究者在民间信仰实践与精英、古典传统之间发现了联系(刘永华,2009)。弗里德曼甚至说乡民文化与精英文化互为各自的版本(Freedman,1979)。杨庆堃曾指出,民间宗教只是传统道德秩序的组成部分,缺少独立的道德机制(Yang 1967:278)。近人的研究也注意到占卜如何被儒释道等大传统或其他民间宗教的道德信条所型塑(陈进国,2004;汤芸,2013)。然而占卜这类民间实践,其道德成分除了体现“大传统”价值观,在占卜本身技术体系中的构成和意义是什么,行业专家如何在实践中主动生产行业的工作伦理,相对缺少关注。或许应有更多研究从实践者角度和本体论意义上来寻求占卜的启发,比如从本体论出发,研究占卜的哲学家Curry(2010)颇为激进的指出,占卜师的判定包括道德判定是一种在本体论意义上的真实,并不是在一定社会文化框架下单纯作为所谓客观真实的一种主观呈现版本(representation)。也就是说,当占卜师做出他的预测后,他已经在唤起“真”的力量。在中国本土占卜里,“真”如何被占卜服务的供给方和接收方认可?这些问题都有待解答。
在杜尔干之后的社会学视域里,道德几乎成了社会的等同物。道德的本质被看做社会性的,社会被看做道德事实的系统。道德难以独立出来形成自己的话题性。文化相对论的主流立场又让道德总是滑向文化建构论。既然道德标准是文化建构出来的,评判道德高低不但无法成立,也是跨文化研究之伦理忌讳。有鉴于以上种种,近年人类学在道德议题上兴起一股反思热潮(Kleinman,2011;Sykes,2009;Zigon,2008、2010;Lambek,2010;Faubion,2011;Yan,2013)。部分研究开始将人们的注意力从对社会性的关注,转移到个人作为伦理主体的塑造上来。这种视角受到福柯的启发。福柯将道德看作是对自我的自由关系。在他看来,个体对成为道德主体的期待,个体成为道德主体的技术、通过权威来唤醒个体对道德义务的认识、个体构成中那些归为伦理判断和实践领域的属性,都构成可分析的层面(Foucault and Rabinow,1997)。在这样的思路启发下,中国占卜体系中的实践者如何成为一个伦理主体就成为了我们的关注焦点。
下文将首先阐述占卜师在实务中面向顾客的道德话语以维护社会关系、履行社会角色义务为优先考量标准,接着文章从占卜文本产生的社会形态、占卜的思维模式、民间信仰、性别年龄、权力关系等方面分析了道德话语形成的条件,说明道德不仅是占卜实践策略里的话语征用,同时也是占卜行业的知识体系和宇宙观里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其具体的生产机制。最后从占卜师作为实践者的角度出发,揭示道德话语对于权力关系和其职业化的影响。本文实证材料主要来自于2012-2013年在北方三线城市L市进行的田野调查。L市历史上较贫困,近年工商业发展迅速,是新兴的东部商贸城市。该市的占卜店面可见度高,遍布大街小巷。笔者在L市的社会关系网络也为调查提供了便利。主要调查方式为参与观察和访谈。访谈对象涵盖占卜从业者、占卜爱好者、占卜顾客等。此外在北京、廊坊、台北等地和网络上也收集有若干访谈资料。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