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包孝祖]花儿起源于吐谷浑《阿于(wu)歌》考
  作者:包孝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1-04 | 点击数:15396
 

      《阿于歌》在吐谷浑部内的首唱地

      长期以来,学界对吐谷浑史的研究,取得了广泛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诸多盲点和误区,普遍有以偏概全、以后代前的偏差。对吐谷浑“上陇”后“西渡洮水”的具体地点,至今尚未见有人作以考察。在影响较大的《吐谷浑史》、《土族史》二著中,均未有文字表述,仅见《土族史》绘有并不准确的示意图。究其原因,是史籍的记载与当时的实际情形并不相符,故致今日的学者茫然无从。

      史载,吐谷浑上陇后,“西渡洮水”、“止于枹罕暨甘松”。但以当时的实际情形揆之,“西渡洮水”、“止于枹罕暨甘松”,只是史书作者对吐谷浑的整个历史的概括性提法,并非指其当初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空降”那里,中间必有长时间的停驻。

      源自西倾山的洮水,一直波浪式自西向东而流,在岷县转而北偏西流去,在永靖县汇入黄河。岷县城附近的茶埠镇,是洮水在最东端折而北流的转弯处。故吐谷浑要“西渡”洮水,除了晋临洮县(今岷县)外,只有狄道郡(治今临洮县)可以选择。

      《土族史》将吐谷浑“上陇”的时间定为315年,所附吐谷浑迁徙示意图,又将“渡洮”地点标示在洮水下游近黄河处(约为今临洮县北部至永靖县一带,对面为今东乡县)。按其所示,吐谷浑似乎自东向西直穿今会宁、榆中、马啣山、临洮等地,直达洮水边。实误。

      315年即晋愍帝建兴三年。其时,洮水下游的东西两面、黄河北面,均为张寔的前凉政权所据。此前,张轨即“又分西平界,置晋兴郡,统晋兴、枹罕、永固、临津、临鄣、广昌、大夏、遂兴、罕唐、左南等县。是时中原沦没,元帝徙居江左,轨乃控居河西,称晋正朔,是为前凉。”[url=#_ftn68][68][/url]

      又,时金城郡之榆中县、狄道郡之狄道、武街县,均为前凉政权所辖,故吐谷浑部族是无法通过此一地段的,尚不论东西直行,马啣山等地的翻越难度。要知道,吐谷浑部族携家带口,驱马赶羊,并非单纯的军事组织。

      综观史籍,在吐谷浑西迁后的八十多年中,没有与其它各种政权发生冲突的记载。求生存、图发展,吐谷浑人很好地掌握了二者的辩证关系。避开强势力量,兼并种落分散的弱小氐羌,这是其明智的生存策略,也是其得以发展壮大的原因。故在其刚刚“上陇”之初,是不会贸然和强大的前凉政权去交锋的,而只能选择在散布氐羌的洮水东南一带发展,这就是今岷县的东、南、西部。

      周伟洲先生虽未考察吐谷浑“渡洮”的地点,但仍根据前凉政权占据枹罕、金城的情况,认为吐谷浑部族“采取出陇山向西至陇西南部的路线,是可以理解的。”

      而今岷县的方位,正在“陇西南部”。这与笔者的认识是一致的。

      对吐谷浑居于枹罕,大约囿于史籍的记载,周伟洲持肯定的态度,但认为,“根据当时的形势,吐谷浑在罕幵原一带游牧的时间不会很长。”笔者认为,不是“游牧的时间不会很长”,而是根本没有可能游牧。一个上万人的部落,要通过郡县密布的前凉政权辖区,在其眼皮底下的腹心地带枹罕“广大阪”游牧,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以武力强行占据,要么被征服俯首称臣。但是,历史说明,两种情况都没有发生。

      那么,今岷县便成为吐谷浑人的必经之地。

      今岷县,秦汉为临洮县,晋因之。永嘉之乱时,中原沦没,临洮县亦名存实亡,地方羌人各各自立,前凉的辖区当时尚未及于此地,弱小的杨氏氐人政权远在东南几百里外的仇池地区。吐谷浑乘乱西进,采取灵活的策略,不与强势羌人正面冲突,驻牧于今岷县东、南、西部的山区草场,以图发展,是合乎当时的历史条件的。

      岷县的自然地理条件,更能说明这个问题:

      一、洮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流域内森林茂密,水源丰沛,一千七百年前的流量当比现在大几倍。作为拖家带口的一个庞大部族,吐谷浑的人马要都渡过洮水,也非立马可毕,必有较长时间的停留以作准备。

      二、岷县有大片的宜牧草场。对游牧民族吐谷浑人来说,这是最为重要的立足条件。岷县草场广阔,牧草繁茂,经过历代农耕开发,至今尚有天然草场二百九十多万亩,分布于县境东、南、西部。且饲草品质好,载畜能力强(平均6.49亩/羊单位,高于全国平均数8亩/羊单位)。再加上毗邻的宕昌县北部的草场,整体载畜能力相当可观。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农林部西北羊毛改进处、军政部联勤总司令部岷县种马牧场均设于此。解放后,先后改为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岷县军马繁殖场、兰州军区岷县军马场,下设六个分场,分布于县境东、南、西部。另,还设有山丹军马场洮岷分场。

      三、独特的地理条件。今岷县,西北有洮水为天然屏障,北有木寨岭、冷罗山阻隔,西南背依洮河与白龙江的分水岭——雄伟险峻的迭山。吐谷浑人占据此地,南下可控制“土俗懦弱”的氐、羌,进入迭山、岷山可躲避战乱。特别是迭山东麓的旋窝、马烨仓一带,是通往迭山南部白龙江、白水江流域古氐羌地区的天然关口,原兰州军区岷县军马场总部即设于此,其南面为著名的天险腊子口。1935年9月,中央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翻越达拉梁入岷县境,即落脚此地休整。这一带水草丰茂,草场广阔,对吐谷浑人来说,宜牧宜守,进退自如,是理想的驻牧地。

      吐谷浑人千里迢迢迁徙的目的,就是寻找适宜的生存环境,以图发展。遇到条件如此优越、适宜驻牧的地方而不驻牧,是不可思议的。

      如此,今岷县便成为吐谷浑“西渡洮水”前较长时期的驻牧地。当慕容廆创作的《阿于歌》传入时,也正是吐谷浑部“上陇”后停驻于此地之时,《阿于歌》当首唱于此地。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2015-1-9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郑培凯]昆曲传承与荷马研究
下一条: ·[高建平]神话世界的令人神往的逻辑
   相关链接
·[赵玉平]中秋节起源新说·[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
·[乌哈娜]神话“功能项”和“基本型”的归纳与提炼·[梁爽]消失的女性:人痘术宋代起源传说考
·[李鹏]文字文明的溯源:人文纪录片《汉字五千年》的神话学阐释思考·[纪秋悦 李丰]空间视域下的洮州花儿:基于临潭县洮州花儿的田野调查
·[包海青]神话原型到历史叙事:蒙古族感光型起源传说生成的思维模式探究·[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
·[吴晓东]阴阳对立观念与门神的起源演变·[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
·[刘守峰]柳田国男晚年的海上心路·[叶涛]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 ——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与流布
·“西北花儿与高原民俗文化高峰论坛”成功举办·[周翔]山与海的想象:盘瓠神话中有关族源解释的两种表述
·[袁学骏]河北耿村起源性神话研究·[吴晓东]“苗族杨姓不吃心”故事的演变与习俗的起源
·[尹晓龙]西汉太一神祭祀与元宵节起源·西北“非遗”花儿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春节:对联与门神的起源·[刘永红 郝苏民]洮岷花儿歌手文化生态调查报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