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包孝祖]花儿起源于吐谷浑《阿于(wu)歌》考
  作者:包孝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1-04 | 点击数:13028
 

      谨以此文纪念中国花儿诞生1700周年

      花儿,是流行于中国西北甘肃、青海、宁夏及新疆等省区部分地区的一种民歌,甘肃、青海两省的洮岷河湟地区为重点流行区。2006年5月,花儿会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由中国政府申报的“甘肃花儿”,连同其它21项中国“非遗”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长期以来,花儿学界对花儿的起源(包括首创民族、首创时间、最初流行地区等)作了广泛深入的探索。但是,迄今为止,并没有一种说法得到比较一致的认可,花儿的起源问题仍然未能得到解决。
2008年下半年,在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甘肃花儿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文本之“项目简介”中,对花儿做了如此表述:

      “花儿”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蒙等民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它用汉语演唱,在音乐上受羌、藏、汉、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前后)。……

      在同时提交的“甘肃花儿”视频文件的解说词中,有如此的表述:

      “花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的汉族、回族、藏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裕固族、蒙古族等九个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用的民歌。……“花儿”在民间传承演唱了五百多年。……

      以上两种由中国政府提交的权威文件,将花儿的起源年代定为“明代初年”、距今“五百多年”。

      笔者认为,作为政府官方的这一提法,是审慎、严谨的。因为迄今为止,有确凿文字记载的、作为民歌的“花儿”一词的出现年代,即是明代[url=#_ftn3][③][/url]。其它说法因无史料依据,故不被采信。

      但是,作为广泛存在的民俗事象,无文字记载并不能说明就不存在。本文力图以历史学的基本方法,结合历史地理学、校勘学,以吐谷浑的历史、花儿的流行区域和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论证和理论上的说明,以解决这近一个世纪以来,“学术界意见分歧、见解不一、至今尚属悬而未决的一宗疑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2015-1-9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郑培凯]昆曲传承与荷马研究
下一条: ·[高建平]神话世界的令人神往的逻辑
   相关链接
·[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吴晓东]阴阳对立观念与门神的起源演变
·[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刘守峰]柳田国男晚年的海上心路
·[叶涛]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 ——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与流布·“西北花儿与高原民俗文化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周翔]山与海的想象:盘瓠神话中有关族源解释的两种表述·[袁学骏]河北耿村起源性神话研究
·[吴晓东]“苗族杨姓不吃心”故事的演变与习俗的起源 ·[尹晓龙]西汉太一神祭祀与元宵节起源
·西北“非遗”花儿的产业化发展之路·春节:对联与门神的起源
·[刘永红 郝苏民]洮岷花儿歌手文化生态调查报告·[姜学龙]西北民歌“花儿”英译的模式、策略与方法
·[韦仁忠]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西北“花儿”的保护、传承与创新·[王知三]关陇花儿折射出来的社会问题思考
·[李言统]传统的现代性适应·[高健]无文字的“起源”神话与“无文字主义”
·[杜汉华 余海鹏]“金花女神”考·[英]史若兰 杨晓丽编译:《花儿:丝绸之路上的民间歌谣》(英文版)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