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陶立璠]“非遗”保护语境下的宝卷研究 ——以《鹦哥宝卷》为例
  作者:陶立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1-01 | 点击数:9633
 

      我所见网络版《鹦哥宝卷》开始是这样:

      “鹦哥宝卷初展开,众位乡亲都听来。鸟有孝心受人敬,人无孝心枉吃斋。

      “话说大宋年间,有个故事出在仙果山上,山上有颗大沙柳树,树上住着一对黄鹦哥生下三个儿子。一日老公哥带着老大和老二出外寻食,天黑不见回来,谁料想:

      “老公哥,带小哥,一起觅食。两兄弟,和老哥,同落网中(南无阿弥陀佛)。

      年轻的,二小哥,破网逃生。丢下了,老鹦哥,在此丧生(南无阿弥陀佛)。

      大哥儿,飞过了,潼关地界。要巧嘴,唱八音,欢乐无穷(南无阿弥陀佛)。

      二哥儿,飞到了,雁门关外。梧桐树,招了亲,日不离影(南无阿弥陀佛)。

      只留下,小哥儿,将母孝敬。饥饿时,采果实,喂娘嘴中(南无阿弥陀佛)。

      三伏天,展双翅,搭个凉棚。刮西风,忙修窝,准备过冬(南无阿弥陀佛)。

      老母哥,想亲人,身染重病。每日里,哀声叹,水食不用”(南无阿弥陀佛)。

      该宝卷开宗明义,借鹦哥的孝行表明“鸟有孝心受人敬,人无孝心枉吃斋。”接着讲故事发生的年代“大宋年间”;故事发生的地点仙果山沙柳树上(沙柳是河西一带特有的树种);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黄鹦哥和他的三个儿子。故事情节是说公哥带着老大老二外出觅食,不料落入猎人网中。老鹦哥丧生,二小哥逃生,飞到潼关、雁门关外,家中只剩下小鹦哥伺候生病的老母。孝行故事由此展开。

      如果将《鹦哥宝卷》情节单元归纳起来,产生如下母题:

      1、老母哥,想亲人,身染重病。想吃京城的鲜梨;

      2、小鹦哥飞到京城张三园中,唱歌赞扬美景,被张三网住,拿到市上出卖;

      3、在闹市遇到包公搭救;

      4、老鹦哥在家等了七天七夜,不见小哥回来,出窝寻觅,摔死在老榆树下;

      5、小鹦哥作诗得到包公赞赏;

      6、宋王爷(皇帝)得知包爷买一神鸟,要其送进宫观赏;

      7、小鹦哥请求宋王爷放其回家去,治好母病,母子一同到来感谢皇恩;

      8、小鹦哥回到家中,寻找母尸,哭声感天动地;

      9、鹦哥孝行感动百鸟,前来为鹦哥母送殡。

      最后宝卷以七言诗偈结尾:“是非善恶已分清,鹦哥宝卷到此终。人若不将老人敬,不如鸟中一小鹦。”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2017-7-31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张举文]“定亲”型故事中“月老”形象传承的文化根基
下一条: ·[赵宗福]学理性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实践——《岷县百名花儿歌手调查实录》序
   相关链接
·[张竹村]国际非遗保护领域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工匠管理机制分析与启示·[吴亚宁]张掖地区《敕封平天仙姑宝卷》文化文本调查研究
·[王雨铭]生成性遗产:民间文学类的非遗保护建构·[王心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在地实践:以浙江省“3+N 保护行动(2018-2024)”为主线
·[王静怡]仪式实践与文化传承:基于岷县宝卷的田野调查·[裘兆远]《潘公宝卷》近代宝卷创编的路径与方法
·[陆慧玲]非物质文化遗产叙事的时间重心:朝向当下与未来的遗产保护理念·[刘朋鑫]叙事增殖与文化调适:《目连三世宝卷》的变异书写及其社会关怀理路
·[刘明花]民间文学的当代传承与创新实践·[李媛媛]数智时代非遗保护政策演进理路
·[李永良 李璐]民间美术非遗保护出版研究乱象刍议·[李捷 李洁]遗产景观视角下凉州宝卷的景观建构及机制探索
·[赖伟鸿]回归戏剧表演传统:从“戏/俗二分”到“戏/俗并置”的非遗保护范式转型·[纪秋悦]民国初期上海宝卷的书籍生产与知识阶层转型:以《针心宝卷》的书籍史为例
·[葛玲]当代赫哲族“伊玛堪”传承情况调查·[高崇勋 周恩 吕志华]非遗保护视域下山东地方戏曲助力民俗场馆建设研究报告
·[范夏苇]浅谈日本的中国宝卷研究·[代清]灶王宝卷版本系统及其流变
·[程瑶]“活鱼要在水中看”:非遗保护政策研究的立场、理念和循证路径·[陈姵瑄]江南“祈财类民间宝卷”故事主角的神人属性及其叙事特点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