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7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7年会专区

[周灵颖]寻找太阳的女人
——云南省西畴县上果村“祭太阳”仪式结构分析
  作者:周灵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0-22 | 点击数:2738
 

 

中国民俗学会2017年年会论文•
 
寻找太阳的女人
——云南省西畴县上果村“祭太阳”仪式结构分析
周灵颖
中央民族大学
摘 要:人类对太阳的崇拜几乎是如本能般与生俱来的,自然神话学派的代表人缪勒(Müller)曾有言“世界上只要有太阳光芒照耀的地方,便会产生对太阳的崇拜”。人类对太阳的崇拜残存和显现于大量历史遗迹和神话篇章之中,这些静态之物终究是停留在断壁残垣的文化遗产,与之相比,少量残存至今的祭太阳仪式无疑富有着浓烈的生命气息,是探究古老自然崇拜依旧生生不息存活于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切入点和活化石。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位于云南省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上果村的二月初一“祭太阳”仪式,壮族在我国南方历史中占据着悠久的篇章,其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云南上果村的壮族布侬支系至今仍然保留着极为少见、具有活形态、较高学术研究价值的“祭太阳”仪式。
本文从仪式结构本身的功能意义和仪式与当地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联系入手,探究地方性仪式产生的文化机制和文化土壤,阐释上果村壮族“祭太阳”仪式发生的传统基因及其仪式形态流变的动力源泉。结合田野调查的资料,使用民族志的叙述方式,细致地对仪式进行记录和分层次研究,突出“祭太阳”仪式在传统稻作民族文化信仰传统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及其不可或缺的意义。通过建立在村落时空维度上的结构的多方面研究,提出了壮族文化中男女两性二元符号的对立传统,以及在“祭太阳”仪式中出现的结构性倒置现象,凸显女性形象在壮族文化系统中的特殊地位和文化意涵。本文以整体观的视角研究了当代壮族二月初一“祭太阳”仪式的结构展演,围绕神圣仪式结构与日常生活结构之差异,即笔者所提出的“不完整倒置”现象,联系仪式本身的结构功能与地方壮族历史文化,概括其仪式文化中的二元符号结构,对其进行深度剖析与阐释。
关键词:祭太阳仪式;结构分析;女性文化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周金琰]民间信仰与“一带一路”
下一条: ·[周露丹]幸运信的传播、发展及其民众心理
   相关链接
·[马志远]丁兰刻木故事的结构分析及其叙事传统·[陈晨]“秦始皇求仙”传说的结构与意义
·白晓霞:《土族民间传说与女性文化研究》·[张晖]韩国蛇郎故事的叙事结构分析
·[施爱东]叠加单元:史诗可持续生长的结构机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