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CFS会务║关于近期会员会籍管理工作的说明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7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7年会专区

[吴晓玲]发生·传播·目的:民间文学理论研究三个维度的不同意见比较
  作者:吴晓玲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0-21 | 点击数:2153
 

 

 
发生•传播•目的:民间文学理论研究三个维度的不同意见比较
吴晓玲
(漳浦立人学校)
 要:民间文学理论是对民间文学现象的理论研究,包括民间文学的范畴概念、研究方法以及本体认知和目的论意义。本文以围绕民间文学的发生、传播以及研究对象和目的展开探讨的相关理论为例,对民间文学理论发展的演进与争议进行初步的比较探讨,认为民间文学发展理论的发展具有发生源的从神到人、传播中演述变量的正统化和向实用目的趋近的特点。
关键词:民间文学;发生学;传播;目的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吴革]提炼、传承、创意、发展
下一条: ·[吴玉萍]祖先信仰与牌位演变研究
   相关链接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昆明举行·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云南大学文学院顺利开班
·[段友文 石怀庆]民间文学教材建设的百年回眸·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段友文]向大师问学 ——钟敬文先生指导我研究民间文学与民俗学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毛巧晖]2022民间文学研究:回归文学及其当代价值的探求
·[梁珊珊]搜集整理与文艺创作的融合:对20世纪80年代《徐文长的故事》文集的考察·辽宁大学成功举办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会议
·[朱向羽]非物质文化遗产“铢铢镲”的传播演变研究·[张志娟]网络民间文学的传播与嬗变
·[袁瑾]民间文学的跨文本叙事·[意娜]数实融合时代的非遗保护与传播
·[杨雨秋]当代互联网“姨妈神”俗信的文化解读·[孙冬宁]画中有戏
·[毛巧晖]董均伦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之研究·[刘雪瑽]《山海经》传入日本年代再考辨
·[林玉惠]民众之学:中国珠算博物馆的民俗实践·[李小玲]知识分子的自我启蒙与民间文学的学科发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