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探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新维度
——社科院民文所所长朝戈金谈蒙古文学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朝戈金 记者 张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8-28 | 点击数:5141
 

  用科技来助力人文科学研究

  学术周刊:您主持参与多个资料库和数据库建设,其中关于蒙古史诗领域积累的数据资源容量相当可观,大部分是经“抢救”获得的,您能举几个具体例子吗?民文所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着手民间文化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意义在于什么?

  朝戈金:这种“抢救”的案例实在太多了。比如民文所蒙文室的室主任斯钦巴图博士,在青海采访过一位叫索克的青海蒙古族老艺人,他所演唱的史诗,当地的其他人都不怎么会讲唱。采录完没多久,这位老艺人就去世了,我们所记录的史诗,就成为绝响。很多时候,我们因为没能及时赶到,一些老艺人就去世了,只能听到他的孩子眉飞色舞地说当时他们的长辈们多么有能耐,老乡们有多么喜欢,但故事呢?不幸已经随着人的逝去消失不见了。因此我们进行及时抢救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尽可能不让人亡歌息的遗憾与悲剧屡屡上演。

  学术周刊:前不久在首届世界人文科学大会上,您致辞中提到科学技术要与人文科学携手创造人类长久福祉,在利用科技力量来推动人文科学研究方面,您有哪些体会?

  朝戈金: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的结合,给资料的搜集、储存、呈现等带来很大便利,比如史诗怎么唱,从数据库中调出一段录像来播放,一看就知道了,这比单纯地用文字描述要直观明了得多。

  不仅如此,数字技术在知识生产、组织、分析、传播与应用等方面也带来新的革命性突破。比如对于文本的分析研究,大数据之前我们通常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现在有大数据了,可以进行“远距离阅读”,比如有学者研究18世纪至19世纪英国的1000部小说,通过远距离阅读,把基本资料提取出来,就会发现百年发展中,小说标题越来越短,男性作者偏向于冒险、挑战、战争等题材,女性作者倾向于爱情、家庭、伦理等题材,短短时间内就把英国文学的百年概貌描绘出来,这是有了数字技术之后才会有的成果。

  由此可见,数字技术带来了新的人文景观。最近我写了一篇关于“一带一路”的文章,纵观“一带一路”非遗申报的情况,就会发现里面有很多有趣的规律,比如至少在一两千年前,商贸之路的传承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人们带来很多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文化景观;在全世界范围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非遗申报数量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跨国联合申报更是突出,说明了当年繁荣的商贸之路对于文化的长久影响。这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非遗传承,原来分散在各地,如今有了数据库,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读到并产生新的学术认识。

  人类的发展需要文化多样性

  学术周刊:蒙古文学除了包括史诗在内的口头文学,还包括以《蒙古秘史》为代表的书面创作,您对蒙古作家文学领域有哪些关注与研究?

  朝戈金:《蒙古秘史》是蒙古族历史上的一部最重要的成果,是13世纪初由部落耆老们所讲的一段段事件的连缀和誊写,更像是一部口述史。这之后,随着文字的逐渐推广和使用,蒙古文学领域逐渐出现僧侣的诗歌、贵族的散文……但蒙古文学真正繁荣发展,是在20世纪中叶之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涌现出一大批蒙古族的新文学创作,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电影、舞蹈、音乐、文艺批评等全面繁荣起来。

  纵观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年以来的成就,就会发现,从上世纪50年代起,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感召下,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创办了内蒙古大学文艺研究班,当时很多学历不高、受教育程度不充分的作家和文学青年,在经历文艺研究班的5年学习与打造后,大都成为文艺名家。翻开《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当代蒙古族作家几乎都是从文艺研究班走出的。这一举措使得当时内蒙古整个文艺队伍蓬勃发展——内蒙古小说家的作品在全国畅销,电影《内蒙古人民的胜利》《鄂尔多斯风暴》等很有影响,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获得长足发展。总之,植根于游牧文化传统与生活之上的蒙古文艺创作整体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如今70年过去了,如何更好地建设与发展蒙古文学艺术,是我们今后应当尽快做好的重要工作。

  学术周刊:少数民族文化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在于什么?

  朝戈金:人类的发展是需要文化多样性的,这就需要尊重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不同民族的文化给我们带来丰富的精神享受,云南的“五朵金花”、新疆的“冰山上的来客”或者青海的“花儿”等,都是我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祖国的文艺大花园中姹紫嫣红、竞相绽放。

  其实,不同的文化与特定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有着密切关系,据统计,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语言种类也通常很丰富,这说明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是有着天然联系的,文化特性的形成,也是顺应自然环境和条件,发展出特定知识和实践体系的过程。

  学术周刊:除在国内担任多个学会的领导职务,您现在还担任国际史诗研究学会会长、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主席等国际级学会的领导职务,在国际舞台上致力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这方面您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

  朝戈金:在对外传播与交流中,我的业务活动就不光局限于少数民族文化,很多时候要涉及整个中华文化的某些话题。我是在中国学术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在跟国际同行一起推动人文学术发展的时候,势必会带着中国国家利益的考量,带着中国文化的意识,这样一来,中国学者对人文学术未来走向的思考、对人文建设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的考虑,都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参与到国际学术对话中去,有时也会多少体现在重要国际性文献的形成过程中。在刚刚举办的首届世界人文大会的开幕致辞和闭幕辞中,我都谈到了国际学术展望这类话题。我不觉得这仅仅是我个人的意见和看法,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是代表国际人文学术界发表意见,其中也渗透着中国学者的情感、立场、观点和眼光。当然,我个人的学术兴趣和专长也会对某些学术活动的内容和格局产生一点影响,比如在国际场合适时地推动民族民间文化的论题等。我始终认为,我所发挥的作用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我个人的能力和作为,而是因为在背后支撑我的祖国正在变得日益强大与繁荣!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报 2017-08-28期09版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专访广东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蓝海红
下一条: ·[维纳德 苗千]如果一个人完全抛弃人文学科会怎样?
   相关链接
·[邓启耀]相、义、法:民族艺术的认知与研究方法·[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蒂莫西·坦盖利尼]民俗学显宏镜——计算民俗学面临的挑战·[穆昭阳]文字史料中的民族记忆与多民族文学观形成
·[龙圣]现实与文献:作为研究方法的田野作业的两个向度·[毛巧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
·[吉国秀 郭晓宇]知识图谱分析的可能性与民俗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杨李贝贝]副文本中的文艺边疆
·[刘春艳]疫情下的田野调查:对民俗学研究方法的再反思·[刘文江]“类民俗”与城市经验文化
·《民族文学研究》2020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刘大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七十年
·《民族文学》展现各民族灿烂文化·[林继富 李晶]本土与西方:胡适民俗学研究方法的抉择与应用
·[董秀团]白族民间文学的多元混融特质及对边疆民族文学发展的启示·[刘亚虎]彝族史诗在南方民族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朱刚]哈佛大学燕京学社与中国口头传统研究的滥觞·砥砺前行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