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7年暑期学校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对外学术交流中美日民俗学暑期学校2017年暑期学校

讲座║ 霍尔茨伯格:传统文化的呈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暨暑校专题讲座之九
  作者:于倩   摄影/图:马千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8-08 | 点击数:5696
 

  时间:2017年7月23日上午
  地点: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主讲人:美国公共民俗学家玛吉·霍尔茨伯格(Maggie Holtzberg)教授
  主持点评人:次仁央宗教授
  记录:于倩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政府的“国家艺术基金会”(th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的支持下,美国的公共民俗学得到了发展。许多民俗学家在美国政府设立的州级艺术机构任职,而另外一些民俗学家则组建了非政府组织。民俗学家玛吉·霍尔茨伯格(Maggie Holtzberg)分享了她作为一位公共民俗学家多年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Massachusetts)、乔治亚州(Georgia)和阿拉巴马州(Alabama)的国家艺术机构工作的见解。

主讲人玛吉·霍尔茨伯格

  玛吉·霍尔茨伯格以马萨诸塞州物质文化传承的两个案例为例讨论了传统的连续性和变化。一个是木船制造工艺及其传承人哈罗德·伯恩哈姆(Harold Burnham);一个是来自柬埔寨的陶艺师亚雷(Yary Livan)和他掌握的高棉制陶手艺。这两人最近都获得了美国国家遗产奖(National Heritage Fellowship)。国家遗产奖是美国民间艺术和传统艺术领域的最高荣誉,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类似。

  本次讲座分为三个部分:(一)一位工作中的公共民俗学家:在变化的世界中支持传统艺术;(二)21世纪的一位木船制造者;(三)与黏土相伴相生:旅美柬埔寨陶艺大师亚雷(Yary Livan)

  霍尔茨伯格教授在第一部分介绍了公共民俗学家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以及她对于传统艺术的见解。

  1999年,玛吉·霍尔茨伯格成为马萨诸塞州的公共民俗学家,开始通过田野调查,通过录音和录像记录的方式全面了解该州的民间艺术。公共民俗学家认为舞蹈、手工艺、音乐创作、宗教信仰和一年一度的庆祝活动等民间传统都很重要,因为它们是全州居民和团体都重视和积极参与的文化表达方式。

  公共民俗学家关注在特定地理区域内举行的独特的传统习俗,既关注长期定居在此的居民的习俗,也关注新近移民群体的传统习俗。然而,在马萨诸塞州这样的多元文化社区,民俗学家的实地调研是想了解人们所珍视的艺术表达,而不是为了寻找当地有别于其他州的特色。以少数苗族人的刺绣和俄罗斯的肖像画家为例,尽管他们的作品很特别,但因为群体的数量少,移居在此地的时间短,其作品尚不足以成为代表这个州的艺术品。公共民俗学家的田野点覆盖家庭、厨房、舞厅、工作坊、礼拜场所、船厂、游行路线、节日欢庆地点和聚会场所,即传统艺术产生、使用、展示和被评价的地方。公共民俗学家关注人们如何习得传统、演绎传统以及传统艺术所反映的社区价值观。

  美国公共民俗学家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合理分配有限的公共资金来资助传统艺术。他们编写拨款准则,提供审查标准,处理拨款申请,并尽量使审查过程公平和公正。他们对传统艺术的定义如下:“传统艺术是一个群体的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这个群体的成员生活在一定的区域,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语言、宗教和职业。这些艺术传统世代相传,并体现该群体的价值观。技艺需要通过面对面地观察和模仿深谙传统艺术的大师而习得,而不是通过正规的课程、书籍或其他学校教育而获得。”

  他们支持传统艺术的一个具体方式是寻找传承和表达传统的杰出个体,向艺术家个人直接提供资助。2001年,大众文化理事会(the Mass Cultural Council)开始为传统艺术项目的艺术家提供奖金。评审标准是艺术成就、本真性和其作品对于传统社区的意义。评审小组在评估申请奖金的艺术家的艺术成就时要考虑它的文化语境。2002年,“传统艺术学徒项目”开始举办,以资助和促使大师与有天分的学徒合作。评审标准包括大师的艺术成就,他/她在传统社会中的地位,该种艺术形式的意义,合理的预算和明确的工作计划,以及学徒是否有志于学习并传承某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学徒们在直接的观察和模仿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吸收老师的指导意见。该项目的目标不仅在于资助课程教学,其目的还在于促使艺术家和学徒之间建立一对一的指导关系,并通过学徒连续九个月的学习以保持传统艺术的活力。

学员进行现场翻译

  霍尔茨伯格教授接着在第二部分详细讲述了一个家族11代人制造木船和传承木船制造技艺的案例。在马萨诸塞州的沿海社区中,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在这里以捕鱼为生,因而造船业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埃塞克斯镇(Essex)的造船业兴起于17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末,造船业已经成为该镇的支柱经济,这种状况持续了200多年。在19世纪50年代的鼎盛时期,全镇一年资助15个小船厂,每年造船50多艘,主要用于运输北大西洋的鳕鱼和大比目鱼。然而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由于钢铁工业的发展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木船制造业迅速退出了该镇的经济舞台,而蛤蜊捕捞、餐饮业和旅游业得到发展。

  一些小船厂则转向制造小型船只和游艇,并保留了传统的造船方法,影响了一批有可能传承这种技艺的年轻人。该镇的木船制造技艺传承人哈罗德·伯恩哈姆便是其中一个。哈罗德年少时常跟着父亲逗留在小船厂中,跟着船工们学习。后来他去马萨诸塞州的海事学院读书,毕业后又在美国最大的商船上当了五年的军官。凑巧的是,他在1996年被委任建造一艘弗吉尼亚式的纵帆渔船。渔船采用锯形结构,用树钉连接。这是近50年来埃塞克斯河岸第一艘采用传统技术建造的木船。为了建造这艘木船,Harold咨询了所有了解这种造船技术的人,让这艘木船的建造成了全镇的公共事件,并在随后成为传统的木船制造工艺复兴的转折点。

  埃塞克斯镇的木船制造技术之所以能够在21世纪复兴并持续,一是得益于布拉哈姆这样的有造船传统的家族,因而有了传承技艺的人;二是得到了政府提供的资金支持;三是通过文化旅游盈利,并与全镇的文化生活融合到一起。促使哈罗德的儿子奥尔登跟随父亲学习木船制造技术的契机是他们申请到了“传统艺术学徒项目”的资助。奥尔登和父亲一起着手修复一艘木船,学习木船制造技艺和文化。

  该案例提供了一个复兴传统并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存续的方法。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田野║ 从民俗生活实践走近地方文化:布里亚特蒙古族传统文化考察记
下一条: ·报道║ 以文化保护为主旨的对话与交流
   相关链接
·UNESCO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常会召开在即·[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
·[李锦 朱燕 王锋]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
·[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
·[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
·[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
·[温必锋 尹海鹰 沈素惠 黄玉霞 王杰]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花城·[卫才华 方洁]人本中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再评估
·[王娜]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研报告·[王晨]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