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7年暑期学校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对外学术交流中美日民俗学暑期学校2017年暑期学校

田野║ 朝向民众生活研究:陈巴尔虎旗调研侧记
——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暨暑校田野调查之一
  作者:张帆   摄影/图:马千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8-06 | 点击数:5197
 
 
中国民俗学会员玉兰使用蒙古语与当地巴尔虎蒙古民众交流
 
      二、羊肉与马奶
 
  午餐时分,主人热情地现宰了一只活羊。陈巴尔虎蒙古人杀羊不见血,主要方式是用手直接掐断羊体内的主动脉,没有用刀割的血腥与残酷。我不敢亲见,只是远远看见之前活蹦乱跳的绵羊奄奄一息,心中不免生出怜意,从而更加体会到“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见《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的意思。然而,杀羊乃好客之礼,食其肉也是牧区的生活文化,还是应当理解与感激。午餐过后,能歌善舞的主人们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表演,有小朋友们的舞蹈和服饰展示,还有大人们的深情歌唱。兴起之时,大家都参与其中,牵手共舞,在骄阳之下,碧草之间,回荡着悠长的蒙古语歌曲与爽朗的欢笑声。我总感觉,仅仅短短半天的相识,大家却已然如旧友一般熟悉。
 
  我想,以“马背上的民族”著称的蒙古人对马会有着不一样的情结吧。在我们接近目的地不远的时候,男人们都骑着马儿来迎接我们。我们坐在车上颠簸不已,他们却在草原上策马奔腾,我顿时觉得他们是自由的,从身到心都是,而我们却仿佛被禁锢在所谓的“都市文明”之中,远离自然,并且远离了我们真实的内心。马本是灵性之物,怕是也只爱灵性之人吧?刚到那时,我就忍不住一直盯着马儿看,据说巴尔虎的马是“马拉松选手”,它们可以走上一天一夜。于是,以前的人们远行时往往会骑一匹然后再带上几匹,轮换着骑。他们连吃饭都是在马背上,可谓日夜兼程,很快便到达了目的地。
 
 
小朋友敬献哈达
 
  马奶是草原的一种主要饮品,因而挤马奶就是一项日常工作。通常,对于马这样的大型牲口,挤奶前需要先让小马喝上几口,然后才能从母马身上顺利挤出奶来。于是,整个流程就需要三个人的通力合作,一个人牵母马、一个人牵小马,一个人去挤奶。挤完之后,会把小马放回到母马身边,继续喝奶。我看见小马总是紧紧地挨着母马走。那模样,憨厚可掬,惹人怜爱。马奶有一种淡淡的咸酸味,跟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在挤奶之后,会有一些祈福的仪式:年长的女性手捧蓝色哈达和刚挤出来的马奶,口中念着祝福的话语,然后双手平行地画圆,寓意圆满。之后,女人们还会围着母马和小马转圈,并用无名指沾着马奶洒在空中。最后,她们把一部分马奶洒在小马的身上,这样做也是为了祈求平安。
 
 
母子情深
 
  在我们离开的时候,主人们又骑着马儿来送别,其中还有女子。据说,在草原上,一对情侣骑着一样的马,速度一样地快,这是一道非常独特的浪漫景象。我想,草原生活让牧民的情感更加丰富,他们的行动就表明了一切真情实意。这也正是现代许多都市人所缺乏的一种珍贵品质。辽阔的草原培养了蒙古人博大的胸怀,东坡先生曾说“一蓑烟雨任平生”。我想,对于草原上的他们,大概就是“策马奔腾任平生”吧!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谷子瑞】

上一条: ·闭幕║ 学术讲座与田野实践并行:探索中美日民俗学暑期学校的发展路径
下一条: ·田野║ 从民俗生活实践走近地方文化:布里亚特蒙古族传统文化考察记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朱燕 王锋 王峥 李锦]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
·[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温必锋 尹海鹰 沈素惠 黄玉霞 王杰]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花城
·[卫才华 方洁]人本中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再评估·[王娜]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王晨]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唐璐璐]饮食成为非遗:意义建构、批量生产与隐匿的商业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