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感动得老舍先生禁不住把伟大、英雄的赞美词奉送给母鸡。我完全赞成老舍先生对母鸡的礼赞,而且还要加上两点。实际上母鸡早在孵化雏鸡时,就已把全部心思投放进去。乡下人将这称为牢窝,只要把鸡蛋放好,母鸡就俯卧上去,分秒不动,整天整天不吃不喝。即使有人把它抱出来,匆忙吃几口食,喝几口水,便赶紧返回窝中。牢窝,真是如坐牢一样守在窝里。辛劳三七二十一天,终于孵出一窝活泼可爱的小鸡,这是第一点。再一点是母鸡带够小鸡四十天,就要它自己觅食,绝不包办代替。哪个雏鸡若要还赖在身边不走,母鸡绝不客气,板着面孔,忽闪双翅非把它赶走不可。这样一来,小鸡早早就会自行找食,就会单身独立,不再依靠母亲过日子。
缘此我才以为,母鸡的爱是天下最清醒的爱,最理智的爱。该呵护时,呵护得全心全意;该分离时,分离得果断决绝。母鸡似乎懂得天下所有的爱都是为了聚合,唯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为了分离。由母鸡的做派,比较中国式的父母,称职的能有多少。要么力图清闲,撒手不管,请个保姆代劳;要么大包大揽,包办了儿女的一应事宜。明明孩子已该锻炼自己,父母还包揽吃饭洗衣,用满腔心血培养了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讨债鬼。明明是自己溺爱过度,爱得没给孩子留下自立成长的余地,还要抱怨儿女没出息。比照母鸡,审视父母,如果有人发起“寻找最称职的母爱”投票活动,我这一票准定投给母鸡。
成语中的“鸡”
1.闻鸡起舞
鸡一走进先祖的聚落,众生很快拓展了鸡的服务领域,母鸡下的蛋,成为饭碗里香喷喷的美食。公鸡那嘹亮的鸣叫,则是催促众生起床的号令。远的不谈,直到改革开放前,乡下农家很少有买得起钟表的,都是听鸡叫判断天色是否快亮。我上小学时天天如此,尤其是冬日,天亮得晚,唯恐迟到,便躺在被窝里静听鸡叫。我和同学们都是听见鸡叫赶紧起床,背着小书包朝学校跑去,现在想来那是多么富有诗意的日子。
可惜,这盎然诗意没有化解我辈的平庸。我辜负了公鸡的诗意,有人却拓展了公鸡的诗意,不仅用那诗意滋养自己,也将公鸡带进史书,带进成语,这就有了耳熟能详的故事:闻鸡起舞。闻鸡起舞的主角是祖逖和刘琨。二人生于西晋乱世,曾在司州担任主簿。主簿不过是个主管文书的小吏。小吏不见得志小,两人一起共事,一起读书,每逢谈起国家大事,都想改变乱象,救民水火。要改变乱象,救民水火,必须有超群的本领。本领不会自天而降,只能靠苦练得到。他俩同室而眠,天色未亮,公鸡打鸣,即被惊醒。祖逖说,“此非恶声”,赶紧起床练剑。自此,鸡叫声如同起床号,他们闻鸡练剑,从不间断,练得武艺高强,成为一代名将。《晋书·祖逖传》记载了祖逖和刘琨的事迹。
公元308年,刘渊反叛西晋,起兵作乱。刘琨临危受命,担任并州刺史。那时的并州满目疮痍,遍地废墟。他一到任立即安抚流民,发展生产,进而组织兵力,加强防御。刘渊大军所到之处,无坚不摧,唯有并州坚如磐石,无法攻取。刘琨一守就是十年。
至于祖逖更是名声显赫,西晋灭亡,司马睿在建康当上皇帝,史称东晋。祖逖上奏司马睿要率兵北伐,收复失地,洗雪国耻。祖逖雄心勃勃,皇帝却退缩畏葸,干脆使个虚招,表面封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却只拨给千人的粮饷和布匹。兵无粮自散,这岂不是暗示他趁早罢手。然而,祖逖决心既定,义无反顾。他率众北上,毅然渡江。船到江心,看着滚滚流水,想想饱受战争创伤的中原父老,他敲打船桨,朗声言道:此番若不收复中原,誓不南渡!江流激荡,将士感动,从此祖国的文化宝典中便增添了“中流击楫”这则成语。
祖逖北伐虽因皇帝司马睿的干扰半途而废,可是闻鸡起舞却美名流芳。大公鸡也因祖逖的浩然正气而成就了家族史上耀眼的辉煌。
2.鸡鸣狗盗
自从鸡被人类驯化,就成为人们的真挚好友。公鸡司晨,母鸡献蛋,不弃不离,忠贞不二。岂知在这个星球上,与任何物类交友都比与人交友容易。人有欲望,人有性情,欲望追求无穷,性情变幻无常,鸡难免不受牵连,不受委屈。往往人的行为做派,决定了鸡的身份贵贱、行为对错。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17年02月03日13版) 【本文责编:张世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