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活动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朝戈金:构筑多元行动方的保护机制
——在中国民俗学会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专家座谈会上的致辞
  作者:朝戈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12-22 | 点击数:3948
 

 


各位来宾、各位同人,还有来自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中国民俗学会对各位在年终岁末抽出极为宝贵的时间拨冗与会,谨致由衷的谢忱,尤其是要特别感谢几位远道而来的学者,还有多位在领导岗位上身挑重任的专家。我想,今天我们召开这个专家座谈会议,可谓名副其实。不论是来自科研院所,还是来自政府主管部门,大家都在民俗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长期工作,积累了专门的知识和从业经验。因此,我们很高兴能够因为二十四节气的保护工作聚到一起。按《公约》的工作术语讲,我们大家都是利益相关方,同时也构成了多元行动方。而具体到二十四节气这一特殊的遗产项目,我们也可谓人人都是传承人,人人都是实践者。因为我们都不同程度地成长在节气文化的熏陶中,也对保护工作担负有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这里,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对今天召开这个会议做如下说明,同时也请各位积极建言,共商保护大计。

  第一,如何担纲起中国民俗学会在项目保护中的角色

  这里,请允许我援引本会向政府间委员会提交的《知情同意书》来说明我会在项目保护中的角色和责任。

  作为国家一级学术团体,中国民俗学会一向重视二十四节气的传承、保护和研究……中国民俗学会农业民俗专业委员会自2004年12月成立以来,组织学术力量加大了对“二十四节气”的传承、保护实践的研究,开展了一系列学术调研活动,出版了《二十四节气民俗》、《清明节》等研究专著[这里尚未述及与时间民俗相关的诸多著述和近期出版的相关专著,比如王加华博士的近作《被结构的时间:农事节律与传统中国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与此同时,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宗旨,我会相关学者通过专题讲座、发表文章、参与学术对话等途径,向社区、民众和国内外学界宣传和推广保护“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意义。

  在该遗产项目的申报过程中,我会作为申报主体之一,积极配合中国农业博物馆牵头组建的“[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组”的各项工作,通过向我会农业民俗专业委员会和从事“二十四节气”研究的专家学者广泛征询意见和具体建议,为“工作组”提供相关的学术资料和智力支持,积极参与了申报材料的准备和保护措施的编制等工作:与此同时,本会下属的各研究基地、研究中心和专门从事农业民俗和时间民俗的专家学者,经常深入民间,最大范围地宣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宗旨和目标,动员基层社区、群体和个人参与和配合“二十四节气”申报工作的各个环节,并号召当地民众自觉参与所在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申报该遗产项目,本会事先知情,自愿加入了相关的申报工作,并愿意通过本会理事会、下属专业学会和研究机构组织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和学术梯队继续参与该项遗产的传承、保护和研究,并为实施“二十四节气”的保护措施做出我们这个学术共同体应有的贡献。

  以上引述,也是一种回顾。正是在二十四节气的申报准备过程中,中国民俗学会与中国农业博物馆一道成为该遗产项目的群体代表,这也是本会首次以申报主体之一的角色参与具体项目的申报工作和保护工作。这里应该感谢文化部相关职能部门、国家中心和申报牵头单位中国农业博物馆对我们这个学术社团组织的充分信任和鼎力支持。自项目申报工作启动以来,在文化部的支持和指导下,我会多位学者参与了国家中心组织的项目论证、申报材料评审等工作,与中国农业博物馆和相关社区一道完成了申报准备工作,由此我会成为保护二十四节气的多元行动方之一。在刚刚结束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期间,中国民俗学会代表团也十分荣幸地见证了“二十四节气”通过审议的全过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领会到了保护好该遗产项目的重任在肩。“保护”二字也是我们今天召开这个会议的初衷。因此,这次会议不是简单的学术探讨,而是走向“保护”的又一次出发。按钟敬文先生的一部书名来说,“新的驿程”才刚刚开始,同志们尚需努力。

  第二,如何承担起共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

  正如申报文本所表述的那样,为确保二十四节气的存续力,在提升可见度的同时不遭致可能的风险,2014年5月23日,由中国农业博物馆牵头,协同相关社区、群体成立“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组”。各方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宗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要求,共同约定了彼此的责任和义务。各利益相关方业已建立起协作机制和预警监测机制,防止列入名录后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在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的积极参与下,工作组制订出五年保护计划(2017—2021年)。具体措施日前在文化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由工作组牵头单位中国农业博物馆的代表,也就是今天到会的王应德主任已经正式公布,今天我们也将该保护计划打印出来作为会议讨论的基本材料供大家参考。

  需要厘清的是,这里所说的多元行动方不仅涉及到申报材料述及的10个社区、两个群体和9位传承人,因为申报材料的编制皆以代表性来加以表述,而非穷举。而根据《公约》精神及其对保护的定义,政府部门(如文化部、教育部、农业部等)、大众传媒(如今天到会的媒体代表),乃至社会各界(包括许许多多的社会团体、行业组织、社区协会、专业机构、研究中心、中小学等等)都应当纳入多元行动方,其中基层社区、年轻人和儿童更是确保该遗产项目代际传承的重要力量。

  作为专业学会,中国民俗学会有条件利用本会的专业资源和智力支持为保护计划的实施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除去具体的措施和学会应当承担的具体任务外,我想目前需要从较为宏观的层面进行考量的主要环节有:(1)立足《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基本精神,运用民俗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结合十多年来我国“非遗”领域的相关保护实践和国外典型案例,厘清该遗产项目的存续力现状及其面临的风险;(2)结合各扩展项目既有的保护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近期的保护数据,就保护计划的实施步骤、调整方略、创新性措施(委员会近年所强调的)及其必要性做出评估;(3)综合考量近年来我国及相关缔约国的履约实际,针对传统知识和实践类的非遗项目现状和国家文化安全等重要问题,对保护计划进行综合分析和适时调整;(4)对五个年度内的具体措施和可采取的工作模式和实施步骤进行确认,以探索组织多元行动的多向可能性进路和最佳策略;(5)对目前乃至未来我国申遗、履约和保护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横向问题做出预判,对国际同类项目的整体发展走势形成前瞻性研究,以防止保护的不当。(6)为第一份六年定期报告做出前瞻性规划,或可采取年度或双年度定期报告的措施,促成相关保护单位针对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形成对策性建议,以便为第一份六年报告乃至下一个周期的保护工作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进而为国家文化部门的相关决策提供可资参考的专业意见。

  总之,中国民俗学会将根据文化部的部署和要求,从人力资源配置和制度安排上,考虑在本会的二级机构和专家学者之间组建保护二十四节气的共同行动工作组,同时与中国农业博物馆和河南省登封市、内乡县,湖南省安仁县、花垣县,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妙源村、遂昌县、三门县亭旁镇杨家村,贵州省石阡县,广西天等县等相关社区一道积极探索,共同努力,切实建立起有效的交流渠道,分享保护经验,以利实现多元化行动方协同增效的保护机制。

  杜诗云,“冬至阳生春又来”。明天18时44分“冬至”就到了,这里预祝大家冬至快乐,新年新斩获!

  谢谢各位!

朝戈金

  2016年12月20日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中国民俗学会召开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专家座谈会
下一条: ·中国民俗学会:坚持委员会审查机构的独立性与专业性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朱燕 王锋 王峥 李锦]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
·[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温必锋 尹海鹰 沈素惠 黄玉霞 王杰]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花城
·[卫才华 方洁]人本中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再评估·[王晓鸣]关于二十四节气传承传播情况的思考
·[王娜]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研报告·[王晨]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