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陈志勤]礼俗互动与民间信仰内涵置换的逻辑
——孝女” 的曹娥和“水神”的曹娥
  作者:陈志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12-13 | 点击数:7528
 

  摘 要:从曹娥形象及其信仰的历史演变过程来看,以“礼”而言,在官方作为历史人物的孝行教化,用以规范德行;以“俗”而言在民间,作为水神(江神、潮神)信仰的功能强化,用以祈福免灾。但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意识到,从出现伊始这两者并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互为影响的,互动结果也不是彼此消长的而是多元展开的。以曹娥信仰为例对礼俗互动进行探讨,主要考察曹娥信仰内涵发生置换的逻辑是多元形象(水神、孝女、N种融合体)并存状态的形成,说明礼俗互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能只是从上下关系来考虑,而是互为平行交织形成一种平衡关系,进而生发多元性,各自都发挥作用维持社会的稳定。

  关键词:民间信仰;内涵置换逻辑;礼俗互动;水神;曹娥
  作者简介:陈志勤,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200444)。

 
  “礼”和“俗”的关系,就像一直以来困惑我们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关系一样,要想彼此泾渭分明可能有点徒劳,但也不失为曾经为人津津乐道的一种方法,到了多元化时代的今天,采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度可能是较为明智的,因为即使放弃泾渭分明的分析方法,两者彼此间的互动形态也是N种的,这也是探讨“礼俗互动”的意义所在。
  但因为官方与民间关系的交织影响,我们常常混淆两者立场而顾此失彼,或者低估两者力量而自欺欺人。具体以曹娥形象及其信仰来说,虽然因为民众生活的变化,曹娥作为水神的信仰除了历史文献的厚重之外,在生活实际中似乎已经渐渐稀薄化,又因为主流文化的导向,曹娥作为孝女的形象常常会被各时代所重构,在社会表现中似乎越来越被强化。但如果以整体而深化地看待问题,这种表面状态,只不过是时而以水神为侧重点时而以孝女为侧重点。实际上因为官方和民间、礼和俗的互动,不仅没有导致孝女形象和水神形象的彼此消长,反而可以看到有N种第三类情形的出现:或者是复合神格的地方神、或者是古今延续的孝女······亦或是多元复杂的混合体或融合体。而关于“礼俗互动”的研究,毋庸置疑“互动”是其关键的问题,目的并不是要去分清彼此(孝女和水神、礼和俗),也不是以说明“互动”为结论,而是以“互动”作为当然的前提展开论述,在梳理互动过程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现在所呈现的状态,以此来认识和理解现今的社会。
  本文主要以浙江上虞曹娥庙及其信仰为事例,在考察主要表现为“水神”曹娥的民间形象和主要表现为“孝女”曹娥的官方形象的基础上,探讨在历史时期以及现代社会中民间信仰内涵置换的逻辑,并由此探讨礼俗互动与民众信仰生活构建的关系。通过描述曹娥两种形象“互动”的过程,说明当下社会现实中曹娥形象的多元化存在状态,
 
  一、 曹娥故事、曹娥庙和曹娥庙会
  曹娥(公元130-143年),据传是东汉上虞人,曹娥故事的基本情节如下:东汉汉安2年(143年),为寻找祭祀伍君溺水的父亲曹盱,14岁的曹娥沿江号哭十余天,投江而亡,五日后,抱父尸浮出水面,后于东汉元嘉元年(151年),上虞知县度尚奏请朝廷表曹娥为孝女,并立庙树碑。[1]曹娥庙,有“江南第一庙”之称,位于浙江上虞曹娥街道孝女庙村,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坐西朝东,面对浙江第三条大河曹娥江而建,庙前的一段江面甚为宽阔,更衬托了曹娥庙的气势。一般认为曹娥庙始建于东汉元嘉元年(151年),至今年代久远其变迁已很难考证,可考的是曾经在1929年因火灾被烧毁并于1936年重建,现在的样子和规模就是基于1936年的重建。之后因为时代和政治的原因多有毁损,一直到1984年、1987年,由政府拨款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先被认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娥庙会始于何时已经很难考据,一般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十五到二十二(当地传为曹娥投江日)期间举行,最后一次传统庙会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举行的,据说当时的庙会盛况在周围地区是屈指可数的,庙会期间每天大约有四、五千人,最多达万人以上。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庙会才得以恢复,但已经是今非昔比了。《绍兴市志》收录了1930年“曹娥娘娘出巡时迎神赛会队伍序列”图,是根据当时的资料和回忆所再现,其规模之宏大声势之浩大可见一斑。[2]而《点石斋画报》中的“虔祀曹娥图”则呈现的是村落江边的祭祀场景,但是否是实录不得而知。
  关于过去庙会的情形,虽然通过调查、记录、研究也有很多资料可查,但具体细节已经难以说得清楚了。根据对当地人的访谈,其实参与者并不是以当地村民为主,附近的绍兴、余姚、宁波、上海等外来信仰者反而居多,这与曹娥的水神形象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在沪宁铁路未通的时代,余姚、宁波和上海之间往返必经曹娥江,当时的曹娥江受钱塘江潮汐影响水患频繁。除了靠曹娥江为生的江边人以外,经常出门坐船渡江的商人们也信仰曹娥神,以求保佑水路平安。当地村民还有在庙内通宵念经的习俗,多是妇女,但有意思的是,她们念的都是佛经,什么时候开始不得而知。而从她们讲述曹娥故事的语气中可以感觉到对孝女曹娥的敬仰,从她们烧香念经祈愿的目的中又感觉到对神灵曹娥的期盼。
  对于这些信仰者来讲,是否孝女、是否水神、是否道教、是否佛教都显得并不重要,因为信仰产生于民众实际的生存需求,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社会人文发生变革的时候,信仰者的诉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如同生活多样化那样,祈愿目的也是多样化的,如:为了健康、升学、求子、发财、平安、婚姻等等。现在,因为交通工具发达,曹娥信仰和水路交通的关系就有点断裂了,但因为习惯成自然,习俗已经形成,庙会期间还是会有很多以前因为水路关系的外地参拜者,只是诉求内涵变得多元化了。
  以上所呈现的资料可能不是很充分,但从围绕曹娥故事及其信仰的前世今生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似乎作为孝女的曹娥最早是由官方为之张扬的,而民间在生活需要的时候祭祀的是作为水神的曹娥,随着时代的推进,又反映出糢糊的状态,甚至人们希望曹娥是多能的。虽然不能说事实上,在下文中仅仅从历史资料进行推测,可能并非是如此泾渭分明的:官方张扬曹娥孝女的一面,民间张扬曹娥水神的一面。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倩怡】

上一条: ·[吴青]社区信仰与学科进路
下一条: ·[尹虎彬]传承论的民间信仰研究
   相关链接
·[邹艳梅]近二十年来礼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
·[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于佳卉]有神若飞来
·[闫睿欣]“赛博”求签:新型民间信仰实践互动模式研究·[徐凌]农耕驱蝗:后稷与刘猛将形象的相关性
·[王媖娴 常秩豪]民间信仰与乡土社会的纠纷调解·[王小蕾]海疆与内地的融合:明清以来岭南民间信仰在南海诸岛的传播
·[宋昕曌 王嘉炜]从地方豪杰到忠义神灵:《金沙魏公将军壮烈志》的神性塑造·[苏彤源昊]马仙信仰传说史料文本丛考
·[乔英斐]“希望”作为学术概念的可能性·[宁祥文]民间信仰与高台教化:从风俗观念到戏剧实践的探索
·[倪晨嘉]澳门哪吒信俗的景观叙事与景观生产·[马骁]从乡村到城镇:民间信仰的时空转变
·[刘婷 刘会惠]城市化转型中民间信仰的动态构建·[刘晨]“墓神”后土的诞生
·[林旻雯]民间信仰与非遗保护实践·[黎俊溢]澳门半岛石敢当调查研究
·[姬厚祥]宗门立会:宗族分门竞争中的民间信仰生产·[洪陈方洁]头家理事会与宗族社会治理机制的当代自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