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陈志勤]礼俗互动与民间信仰内涵置换的逻辑
——孝女” 的曹娥和“水神”的曹娥
  作者:陈志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12-13 | 点击数:6394
 
 
   
图1:祈潮感应                                                         图2:高丽谒庙
 
   
 图3:祈潮再应                                                图4:神风拒贼
 
       据上虞当地传说,潮水通过曹娥庙前的时候气势就会减弱,而过后却又恢复狂澜,说那是因为潮魂(伍子婿和文种)是男性裸体,为了不让女性潮神(曹娥)看到,所以就低头隐身浪潮,气势才会减弱。在上虞图书馆所藏的《曹娥庙志》(光绪刻本)中也有降雨止雨的记载:一个是说,上虞因为二年连续干旱,叫孟尚的人祭祀曹娥后,就马上下雨了;另一个是说,清嘉庆七年七月,淫雨连绵造成曹娥江水势急剧,但祭拜曹娥神后,风雨就马上停止了。
  虽然建庙立碑是为了纪念孝女,但从曹娥庙前殿两侧的42幅壁画中可以知道,当时民众其实也是把曹娥作为水神(江神、潮神、海神)来供奉的。42幅壁画反映的是曹娥一生的故事,其中有四幅壁画是描绘抵挡江潮灾害和阻隔水上敌人的,分别题名为:祈潮感应,高丽谒庙、祈潮再应、神风拒贼,说的是一些有身份的人(与朝廷有关的人)途径曹娥江、钱塘江,因为祭拜了曹娥神而化险为夷的故事。而且,正是因为曹娥神的劳苦功高,被当时的朝廷接连封号,以下是四幅壁画故事的具体情节:
  祈潮感应:宋徽宗大馆4年(1110年),高丽人为了航路安全祈求潮神,结果顺利完成向中国皇帝的进贡;封为灵孝夫人。
  高丽谒庙;宋徽宗政和5年(1115年),高丽进献贡女为祈求路途顺利,参拜曹娥庙,后得到皇帝宠爱:封为昭顺夫人。
  祈潮再应:宋孝宗淳煕元年(1180),王子魏王赴任明州途中祈求潮神,后顺利到达。
  神风拒贼:咸丰11年(1861年),海贼侵入浙江,因为曹娥神的灵验,以潮水阻止。
  在历史文献记载的曹娥故事中,大都有类似“曹娥为寻找祭祀伍君溺水的父亲而投水”之类的表达,以此推断可知,东汉汉安2年(143年)当时,当地是有祭祀伍君之俗的,但在可考的地方文献中,之后的记载没有出现祭祀伍君的习俗,在上虞也没有伍子胥的祠庙,或许有可能取而代之的是有关曹娥庙及其庙会的记录,而其他钱塘江沿岸如杭州在后世还存在着8月中旬祭祀潮神(伍子胥)的活动。[5]虽然不能科学地说明因为出现了本土的水神而放弃了外来的水神,但也是一件值得探究的事情。而且,有关水神曹娥似乎在很多地方都有记载,不仅仅只是限于上虞。所以,曹娥的双重身份—孝女、水神都是从地方走向全国的,但应该水神身份传布的范围较小一点,可能是与龙舟竞渡的地方有关。曹娥作为外来的水神,也被其他地方所信仰,但其场景似乎并非只是曹娥神,是与其他有名望的水神共同被祭祀的。如:在《湖广志书》中关于云梦县五月五赛龙舟的记载,就有游江女神曹娥和忠臣屈原、瘟司水神同时出现;[6]潮州城的三妃宫今已不存,据说曾经供奉过天后娘娘、泰山娘娘、曹娥娘娘,三个信仰被认为是一为潮、一为山、一为江,但其中也提到像潮汕这样祀奉曹娥的并不多见。[7]
  从今天来看,在民间,因为宁绍铁路开通以后,钱塘江、曹娥江水运交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逐渐忘却了作为“潮神”的曹娥,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具有全方位神格的地方神。根据调查发现,在曹娥庙附近的信仰者中,有很多虽然崇敬曹娥的孝女行为,但在其心理底层,仍然把曹娥作为神灵祈求庇护,只不过这样的信仰已经不仅仅是水神信仰那么单纯了,人们更愿相信神灵的曹娥是多元价值多样功能的存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倩怡】

上一条: ·[吴青]社区信仰与学科进路
下一条: ·[尹虎彬]传承论的民间信仰研究
   相关链接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杨涛]礼俗互动:地方民众何以融入地方节庆文化建构
·[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
·[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邵凤丽]礼为俗用:功能导向下“礼仪文体”的流变
·[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
·[吕树明]造神:当代民间车神信俗的实践逻辑·[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
·[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李承柳]试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实用性特点
·[赖伟鸿]“香火”的隐忧:从身体实践到数字民俗的仪式变迁·[黄俊杰]“天灶地设”:大理古城南门城隍庙中灶的符号象征意义
·[高洁宜]由俗至礼:探析乡村移风易俗中的贺号习俗·[刁统菊]当下后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陈思涵]潮汕地区祭祀仪式中的性别秩序·[白廷举]仪式实践、礼俗互动与文化认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