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6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6年会专区

[林全洲]受话者转化为讲述者的关键因素初探
——以台湾产金矿区武丹坑「无缘之墓」传说为例
  作者:林全洲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10-25 | 点击数:1872
 

 

 
受话者转化为讲述者的关键因素初探
——以台湾产金矿区武丹坑「无缘之墓」传说为例
林全洲
(台湾国立东华大学)
 要:民间文学诸项研究中,变异性是经常被讨论的课题;而变异的发生动辄与讲述者产生直接关联;换句话说,讲述者是民间文学产生变异的重要推手。
陈泳超在《背过身去的大娘娘-地方民间传说生息的动力学研究》中,借着“身分-资本”立场,把推动传说的动力,划分为普通村民、秀异村民、巫性村民、会社执事、民间知识分子、政府官员、文化他者等七个层级。作者并认为,民间知识分子最具有关键性质。
只是就传播扮演的角色来看,这七个层级的身分,无可避免的都是从接受讯息的聆听角色开始,也就所谓的受众或受话者的身分,之后再衍变成讲述者,这种身分的转化,其实是被流程所驱动。
关于身分转变的流程驱动,本文试着以台湾产金矿区「无缘之墓」传说为例,借着已搜集到的六种版本,在不同层级的认知,来理解由受话者到讲述者的身分转化,恐非早期研究所称,是在「无意识下的遗忘或省略」所影响,有可能流程受到外在环境、内在思维影响。
本研究认为,转化的关键因素,于外在环境方面,容易受到「沉默螺旋」氛围影响,让讲述者选择多数人所认知的方向来结合,故传说内容往往大同小异;至于内在思维方面,考虑个人「使用与满足」的目标,对于过去所听闻的传说故事,往往会考虑娱乐与效果等因素,而放大若干情节。而不管内、外部的影响有多大,其作用大抵上仍属有意识改变,而非无意识下所产生,这才是变异发生的深层内涵。
关键词:民间文学;变异;受话者;讲述者;沉默螺旋;使用与满足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林倩]樟湖镇动物神信仰初探
下一条: ·[刘德龙]民俗文化产业开发中几个关系的探析
   相关链接
·[朱家钰]“特地背着家乡人生产”:“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极化·[张海月]聊天记录里的故事:“数码一代”的民间文学实践
·[杨芳菲]历史在民歌中的重塑与变异·[卫则戎]民间文学的社群认同与文化认知探讨
·[王祖悦]20 世纪初民间文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所揽月]遗产旅游中民间文学的传统化实践
·[彭绍辉]被忽略的环节·[米思璇]革命故事讲解员的表演与实践
·[毛巧晖]跨越1949:民间文学的重建及其学术史意义·[路童越]新疆杂话的生活性特征研究
·[郭阳]网络民间文学定义再探究·[陈钰文]非遗保护与传承视域下民间文学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策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