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张多]女娲神话重述的文化政治——以遗产化运动为中心
  作者:张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8-30 | 点击数:7895
 

  女娲神话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文化遗产,留下了大量关于女娲的实物景观和民俗信仰活动。涉及女娲的文化遗产地主要分布于在晋、冀、鲁、豫、甘、陕、鄂等地。尤其在河北南部,女娲的祭祀场所甚至非常密集。笔者梳理了截至2013年中国政府评选的女娲遗迹的文化遗产地(即“全国”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表一 我国与女娲相关的主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名称
所在地
文保单位级别
评选年份
基本情况
伏羲庙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
省级/国家级
1963/2001
伏羲庙虽祀伏羲,但女娲一直是庙会重要的祭祀对象。
女娲城遗址和女娲陵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
省级
1986
西华女娲城庙会规模较大。
娲皇宫及石刻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
国家级
1990
涉县境内女娲祠庙分布较为密集,女娲信仰兴盛。
太昊陵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
国家级
1996
太昊陵主要供奉伏羲,但女娲亦为受祭祀的主要神祇。
女娲山(女娲庙)遗址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
省级
2003
当地女娲信仰兴盛,民间有大量口头传统传承。
女娲陵遗址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
省级
2004
当地女娲民间信仰兴盛。
伏羲庙
山东省微山县两城乡
国家级
2013
该伏羲庙亦供奉女娲。

  在这之后,2003年全球范围内开始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运动,侧重在保护口头传统、工艺技艺、民俗文化、文化空间等,这是对实体类文化遗产保护的拓展。对女娲神话的活态讲述和民俗活动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展开恰逢其时。在“非遗”的行政操作系统中,女娲主要被归为“民间文学”和“民俗”两类。民间文学类别又包括“女娲神话”与“女娲传说”两类,民俗类别主要包含女娲祭祀的民间信仰活动。以下是2006年到2013年间各地与女娲有关的“申遗“情况:

  表二 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名录的女娲神话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列入年份
项目编号
级别与批次
女娲祭典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
2006
IX-38
第一批国家级/第一批省级
女娲神话
山东省枣庄市
2006
I-17
第一批省级
邵原创世神话群
河南省济源市
2007
I-8
第一批省级
骊山女娲风俗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2007
IX-3
第一批省级
女娲祭典(秦安女娲祭典)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
2008/2011
X-8/ X-38
第二批省级/国家级扩展项目
女娲补天神话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
2009
I-1
第二批省级
女娲传说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
2011
I-31
第三批省级
女娲的传说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
2013
I-31
第四批省级

 

  “非遗”的评选模式与“文物”非常类似,都是分为国家、省、市、县四级,相应级别的评选、申报、保护工作则由对应的政府部门负责。各地通常是由省文化厅主管,由省市县的文化局、“非遗”中心、群众艺术馆具体负责相应工作。这些机构大多数是直接继承了民间文化“十套集成”搜集整理时期的人员编制和工作机构。而这些“评选机制”和“评选机构”正是女娲神话政治性运用的主体,是文化政治在国家和民众之间的中间介质。

  从1963到2013年的50年间,中国重要的女娲神话遗迹不断被纳入文化遗产序列。女娲祠庙遍布华北、西北、华南地区,其文化影响力不容置疑。文物保护单位与“非遗”的评选、认定及保护是“遗产化”的基本工作步骤。而文化遗产的评选和保护正是民族国家建立认同的重要手段,是文化政治的重要内容。评选和运用神话遗迹作为文化政治的手段主要体现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现代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通过神话遗产得以建设。文化认同是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重要界限。文化认同的内核就是久经积淀的共同价值观。而神话传统正是群体宇宙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形式。女娲作为重大神话遗产,其“补天”“造人”“创造文化”的巨大能力,内蕴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艰苦创业、求实创新的价值观。通过对女娲神话的重述,这种传统价值观在新景观、新语境、新头衔中得以传播。

  第二个层次,“地方性”借助神话遗产得到强化。中国幅员辽阔,区域性文化差异巨大。各区域的地方文化有其自身的文化发展逻辑,与国家文化形成互动。在地方性的语境中,女娲神话成为强化地方性的有效手段。例如,河北涉县除了国家级的“文物”和“非遗”之外,2006年被中国文联命名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涉县娲皇宫在2012年获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5年被评为AAAAA级旅游景区。涉县当地村落香社祭祀女娲的“接姑姑”活动也纳入到遗产旅游管理。这一系列遗产化措施,让女娲神话从民间文化上升为国家文化,对神话的运用、挪用、重述也在遗产化进程中展开。涉县的女娲神话、女娲祭典在新的展示平台上,被重新塑造为象征民族国家精神的“典范文化”。

  第三个层次,神话叙事本身借助遗产化的契机得以传承。女娲神话从先秦进入书写传统以来,不断地被运用到文艺创作、宗教信仰、政治运动的语境中。表面上看,这些运用、创编、改造、重述的神话主义策略只是把神话作为表述素材。但实际上,神话的变异、传播、传承正是借助不断地媒介重复得以实现的。比如陕西省平利县的女娲山、伏羲山,正是因为地方风物与神话相粘连,使得当地神话讲述、演唱的传统得以形成,至今仍有许多民间歌手、故事家在传承女娲神话。

  这三个遗产化运作的层次同时也是文化政治实践的基本面。通常文化政治在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影响比较显见。但是,遗产和遗产持有者本身通过遗产化达成自身的文化政治目的,这一点很容易被忽视。因此,在探究女娲神话重述和身份重塑时,需要关照神话、神话持有者自身的维度。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倩怡】

上一条: ·[艾菊红]文化再生产与身份认同: 以澜沧拉祜族的旅游业发展为例
下一条: ·[罗苹]神话·天文历法·形而上学
   相关链接
·[张成福]遗产旅游论证对神话资源的挪用与神话主义的动态生成·[吴新锋 周媛]部落化传承中的叙事艺术
·[卢秋彤]当代神话与“神圣性”研究该走向何方·[刘蓓]精神人文主义视野下旅游景区中的神话主义
·[高健]神话主义何以神圣·[樊存常]伏羲女娲 定情峄山 梁祝读书 峄山结缘 走进峄山 探寻情源
·[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周福岩]民俗/民间文化的伦理理性: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文化政治之间
·[刘蓓]基于历史维度、信仰维度、旅游维度的神话主义研究·[郭双]神话主义视域下《山海经》的互文性实践
·[巩潇]作为交流资源的神话主义:互联网背景下神话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吴新锋 胡港]甘肃泾川文旅景区中的西王母神话主义
·[高健]神话主义与模棱的原始性·[张多]抖音里的神话:移动短视频对中国神话传统的重构
·[高健]时间起点、时间跨越与时间压缩·[李靖]神话的电影媒介化讲述与本体研究:以《女娲补天》为个案
·[洪允姬]过去与现在如何通过神话相遇?·[杨利慧]神话主义研究与“朝向当下”的神话学
·[祝鹏程]“碎陶镶嵌的古瓶”:袁珂的中国神话普及写作·[高健]元神话、神话剧本与民族叙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