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联办会议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联办会议

国际专家聚集贵州 交流探讨传统伦理下的非遗传承与利用
  作者:王小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7-18 | 点击数:7323
 

古榕树下琵琶声声(资料图)
 

  7月6日至8日,由贵州省文化厅、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民俗学会、复旦大学、贵州民族大学主办,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贵州民族大学承办,2016首届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传统伦理下的“非遗”传承与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贵州举行。

  文化部非遗司保护处副调研员李昱明,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耿莹,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朝戈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国家民委民族画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李铁柱,贵州省文化厅厅长徐静,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学立等专家,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研究室主任弗拉基米尔·克劳斯,韩国首尔大学教授全京秀,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教授、日本国立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教授、日本民俗学会理事松尾恒一,带着前沿视野和文化情怀相聚贵州,共同研究传统伦理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利用,深入研讨“非遗”保护的伦理与发展,分享东亚国家的“非遗”历史及现代运用案例,探讨中国乡土社会的现代价值与文化保护,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利用。

  全社会参与关注是迫切之需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研讨会得到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基金会理事长耿莹专程来贵州出席研讨会,并在会上深情致辞。

  耿莹青年时期就热爱中国文化,并投身弘扬中国文化的队伍。基于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之心,近年来,耿莹在自己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仍坚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有关的研究活动。她与多位同仁一起,奔赴全国各地考察文化遗产情况,并组织了与德国特里尔文化遗产保护团体的交流会,希望通过国际间的合作找到保护文化遗产的最佳办法。在家乡,耿莹与母亲及当地的旅游局一起策划,将具有深厚民族特色的“庆阳香包”刺绣工艺品,放在北京的双年会展上推出,使这项民族艺术得以更好地发展;在贵州关岭县,她发现完整的鱼龙化石,当即向有关部门汇报,主动提出协助保护,积极推进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的成功建立;考察云南孟连文化旅游资源,推进“孟连县民族文化博物馆”的建设……保护文化遗产的路上,耿莹一直在行走。

  “只有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行为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让大家从被动到主动,从意识到行为,将保护文化遗产当作每个中国人必须的事业,我们的文化才会永不褪色。”耿莹深深感受到,中国文化遗产遍及祖国大地,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单靠基金会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政府的支持,全社会的关注,大量人、财、物力的投入,是保护现有文化遗产的迫切之需。

  生产性保护并不等同于产业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地和生长地,集中在中国乡土社会,且保存在中国广大乡土社会。讨论基于传统伦理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首先需要讨论中国乡土社会现代化语境下的意义及其文化遗产保护,对于探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提供重要的整体时空维度思考。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围绕“中国乡土社会的现代性价值与文化保护”主题与众人进行分享。他认为,乡土生活传统的非现代性思维,严重地遮蔽了传统文化价值发现的能力。对这种遮蔽的排除,不仅仅是文化保护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更是动用国家公共资源,开展文化保护工作的合法性基础。他说,在价值理念上,中国乡土社会现代价值与文化保护,要求与国际社会的文化发展理念,和我国大众日常生活在国家文化发展目标上形成和谐,为国家和国际社会构建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建设相适应的工作体系,对我国文化行政管理系统而言,机遇和挑战共存,理论思考与社会实践共存。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学民俗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刘晓春教授认为,随着生产性方式保护的开展,传承主体的保护意识和文化自觉意识有所增强;相关企业获得了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其生存条件也得到改善,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得到进一步重视,参与者的转型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市场开拓有新进展,在生产过程中适当的机械化有利于“非遗”的保护。他说,无论从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的内在属性,还是其外在所处的生存现状,生产性保护都值得提倡。但是,生产性保护并不等同于产业化,并且需要妥善处理本真性、整体性、传承与创新等问题。

  “在中国民族地区的上述个案中,商业化与民族文化保护具有内在的矛盾,以文化保护为基础和文化安排优先的经济发展,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小军认为,过度和不当的商业化,会导致文化多样性的削弱,其基本特征是忽视民族文化及其多样性的盲目经济发展,以外来文化权力强力摧毁本来就脆弱的多元民族文化基础,进而毁灭乡土社会的基本秩序。因此,对于文化保护优先的发展模式,共享发展几乎是惟一的出路。


继续浏览:1 | 2 | 3 |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贵州日报》2016年07月15日13B版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传统伦理下的非遗传承与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召开
下一条: ·“民俗学专业责任与研究伦理工作坊”在京召开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朱莉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博物馆非遗展陈叙事模式研究(2013-2023)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
·[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赵丹 王洪军]从日常之物到非遗绝活:本溪满族荷包的保护与传承
·[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张启龙 乔方辉 路维民 张文艳 张统夏]实用是非遗最好的传承
·[张玲 张皓南]鲁南五大调在“双创”中的实践·[张爱琳]大英博物馆藏苏州版画的四重价值
·[詹涛]从“走四方”到“守家园”:市场订单制下的代工生成的新华银器锻制技艺·[袁芸健 左红卫]新疆国际大巴扎非遗集市对非遗传承传播研究
·[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余宝平]浅谈井冈山红军医药的历史地位与非遗应用初探
·[于波]景观化与非遗化:伏羲传说的当代呈现·[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杨镕]从舞蹈到体育:秧歌功能的现代转型与重构
·[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