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杨利慧]《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以四个汉族社区为个案》总论
  作者:杨利慧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3-27 | 点击数:17993
 

  [21] 张清水曾将他“直接或间接从民间活生生地采集”的50篇在中国南部流传的神话和传说编辑成册,题名为《太阳和月亮》出版。详见钟敬文《中国神话之文化史的价值——序清水君的<太阳和月亮>》(1933),《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下,357~363页。北新书局从1926年开始,以“林兰”的笔名(编辑工作由李小峰、蔡漱六和赵景深一同完成)从全国各地征集民间传说、故事,并将之编写、出版,前后总数近40种,编入其中的各种民间故事(也包括神话)近千篇,在当时的中小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参见李昕揆:《北新书局:从“新文艺书店的老大哥”到教科书和儿童读物出版的劲旅》,http://ziyer.2008red.com/article_28150_1682.shtml

  [22] 芮逸夫:《苗族的洪水故事与伏羲女娲的传说》,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人类学集刊》,第1卷第1期,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

  [23] 以上诸篇论文的主要部分,读者可便捷地参考马昌仪编《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上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

  [24]孟慧英:《活态神话——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3页,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25] 郝时远:《<田野调查实录——民族调查回忆>前言》,见郝时远主编:《田野调查实录——民族调查回忆》,1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26] 这组消息发表于《民间文学》,1964年第3期。

  [27]张振犁、程健君编:《中原神话专题资料》,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南分会内部印行,1987。

  [28] 相关成果参见:钟伟今主编:《防风神话研究》,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钟伟今、欧阳习康主编:《防风神话汇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

  [29] 钟伟今主编:《浙江省民间文学集成·湖州市故事卷》,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

  [30]侯光、何祥录编选:《四川神话选》,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

  [31] 钟敬文:《论民族志在古典神话研究上的作用——以<女娲娘娘补天>新资料为例证》》,收入《钟敬文学术论著自选集》,556~581页,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2] 该书1991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2009年,该书被收入张振犁中原神话研究文集《中原神话研究》一书中,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再版。

  [33] 程健君:《民间神话》,郑州,海燕出版社,1997。

  [34]李子贤:《活形态神话刍议》,见其《探寻一个尚未崩溃的神话王国》,81~91页,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

  [35]孟慧英《活态神话——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36] 吴晓东:《蝴蝶与蚩尤:苗族神话的新建构》,110~124页,台湾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主编:《2009“新世纪神话研究之反思”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台中,台湾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2009。

  [37]巴莫曲布嫫:《史诗传统的田野研究:以诺苏彝族史诗“勒俄”为个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38] 刘亚虎:《神话与诗的“讲述”——南方民族叙事艺术》,第1章,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9] 例如,《民间叙事的传承与表演》,《文学评论》,2005年第2期,全文后以《民间叙事的表演——以兄妹婚神话的口头表演为例,兼谈中国民间叙事研究的方法问题》为题,收入吕微、安德明主编:《民间叙事的多样性》, 233~271页,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从神话的文本溯源研究到综合研究》,《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2期;《仪式的合法性与神话的解构和重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等等。

  [40] 李福清:《神话与鬼话:台湾原住民神话故事比较研究》(增订本),43-53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该书原名为《从神话到鬼话:台湾原住民神话故事比较研究》,1998年由台湾晨星出版社出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王逍]人生仪礼展演与集体记忆强化——以畲族“做表姐”斗歌习俗为例
下一条: ·[于天池]宋代文人说唱伎艺鼓子词
   相关链接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张芸朵]女性电竞迷的交流实践与文本生产
·[斯琴 杜丹]海外中国民俗文献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实践·[金倩雯]数字民俗学的实践探索:网络民族志视角
·[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
·[陶子煜]当局者观·[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
·[靳思怡]西方经典民族志中的田野经验·[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卢锐]析毫剖厘:家庭民俗学视野下的“云阳面业”家庭成员的自我民族志
·[李牧]民俗与日常生活的救赎·[王杰文]表演的民族志及其伦理困境
·[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喀毛措 东主才让]藏族女子成年礼”的仪式传播解读
·[柏仙爱]礼俗互动传统中的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孙艳艳]修行中的“身体感”:感官民族志的书写实验
·[王优]浅探汉族传统婚姻仪礼的历史流变·[王心怡]交流实践及其文本再生产:以粉丝群体中的个体履职与秩序建构为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