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何星亮]春节文化的特点与功能
  作者:何星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2-04 | 点击数:23683
 
  四是以反常行为为荣。“偷盗”在传统社会中被认为是耻辱和违法的行为,偷盗者不仅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而且还会受到应有的惩罚。但在元宵节期间却相反,不知为耻,反以为荣。如广东省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习俗,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四川元宵节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贵州省黄平一带的苗族则有偷菜节,元宵节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偷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偷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偷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吵架、对骂一般也视为不文明的行为,但在元宵节则反以对骂为荣。四川开县元宵节期间旧有“对骂”的习俗。节日期间,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五是不行宵禁。如唐代是实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响就禁止出行,犯夜要受处罚;唯独在上元节,皇帝特许开禁3天,称为“放夜”。节日期间与日常生活完全相反的各种习俗,与世界上许多民族的狂欢节或重要仪式的特点相似。所以,古代的元宵节可说是中国的狂欢节。
  英国人类学家特纳称许多民族仪式的反常行为为“反结构”。在他看来,正常的“社会结构”是一种有阶层、地位、贫富等差别的体制,体现等级制度、剥削和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反结构”则是没有等级之分、贫富之别、男女之别的时空,而许多重要仪式都属于这种时空。仪式上反结构(反常)行为的主要目的是消除不满和发泄情绪。
  (四)凝聚的功能。
  春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标志和象征,是民族凝聚的纽带,文化认同的根基,情感联系的桥梁。普天同庆的节日,是萌发和强化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特有形式。春节作为文化符号,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和文化血脉,成为中华民族认同标志和联结民族情感的纽带。春节期间的各种祭祀、娱乐和拜年活动等,具有加强亲属和非亲属的关系,增强民族认同感,强化亲情、族情、国情的重要作用。对于海外华人来说,春节是他们与国人共享的传统节日,是继承和传播民族文化、维系民族认同感的重要载体。
  春节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起到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节日期间,不分地位高低,不分富贵贫贱,不分年龄大小,君民同乐,君臣同欢,臣民同庆,万众狂欢,亲属互访,朋友相会,邻里相贺,可以消除人民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现实的怨气,可以缓解阶级冲突、贫富矛盾,促进不同阶层的和谐,以保障社会的稳定。
  由于春节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情感内涵,使人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或中华民族实体的存在,使人能够鲜明地认识到自己的民族归属和国家归属,因而产生强烈的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千百年来,无论海内还是海外,春节文化广泛吸引近10多亿中华儿女广泛参与和共享。海外华人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仍牢记自己是中国人。他们每年通过亲身参与春节的各种活动,重新确证自己是一个文化上的中国人。世界各地举行的春节民俗活动,为海外华人重新确认中国人身份和认同中华文化提供了条件和环境,从而加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参考文献:
[1]杨尚奎.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序[M]//刘尧汉,卢央.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太阳历.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16-20.
  [2]徐传武.中国古代天文历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32.
  [3]詹·乔·弗雷泽.金枝:下[M].徐育新,等,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909-912.
  注释:
  [①]不过,欧洲民族夏至和冬至均举行簧火节,与中国不同。
  [②]参见《汉书·孔光传》颜师古注;(宋)杨侃辑《两汉博闻》卷七引如淳注;(宋)祝穆撰《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六引如淳注。
  [③]参见(宋)祝穆撰《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六引隋代杜台卿《玉烛宝典》;(明)陈耀文撰《天中记》卷四引《汉书》注;(明)彭大翼撰《山堂肆考》卷八引隋代杜台卿《玉烛宝典》。
  [④]《汉书·鲍宣》传“今日蚀于三始,诚可畏也。”
  [⑤]参见《礼记·礼运》。
  (本文原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道客巴巴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铁梁]身体民俗学视角下的个人叙事——以中国春节为例
下一条: ·[侯仰军]鸡每日打鸣,原来是为了他们…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
·[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向柏松]疫情之后,话湖北春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