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娱乐的功能。
春节既是合家团圆、祈求平安的节日,也是休息娱乐、调节身心的节日。人们在不同行业中奋斗了整整一年,学习、工作十分紧张,有许多人甚至产生某种心理压抑。如果紧张的情绪得不到放松,压抑的心理得不到正常的发泄,就可能产生某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甚至酿成严重的心理变态或人格分裂。
在节日期间,热闹非凡,人人尽兴而乐,通过参与或欣赏放鞭炮、烟花、舞龙灯、舞狮子、踩高跷、逛庙会等,以及通过看春节联欢晚会和亲身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可以使人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充分的放松,起到愉悦心灵、消除生理紧张和肉体疲劳的功能,可以缓解平时身体上的疲劳和精神上的压抑,使人的身心愉快,心情舒畅,使身体和精神都得到极大的满足。
众所周知,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有狂欢节。在古代,春节期间的元宵节具有西方狂欢节的基本特征:
一是全民同欢。隋朝元宵节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唐代的元宵节更是盛况空前,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685—762年)时的开元盛世,长安城内,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此外,皇帝还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沿至宋朝,张灯由3夜延长至5夜,灯彩以外还放焰火,表演各种杂耍,情景更加热闹。《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府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
二是没有等级、尊卑之别。元宵节期间,一切平常的规范均不存在,君民同乐,君臣同欢,臣民同庆,万众狂欢。古代有不少关于皇帝和大臣描写元宵节的诗文。如梁简文帝萧纲曾写过一篇《列灯赋》,隋炀帝也写有关于元宵的诗。这说明他们与百姓同乐。另外,传说明成祖朱棣于某年元宵节穿便服出游,遇一秀才,谈得颇为投机。朱棣出上联试他才情,联云:“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那秀才立即对出下联:“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永乐”是明成祖年号,朱棣大喜。另据传说,乾隆皇帝带着一群文武大臣,兴致勃勃前去观看灯会。左看各种灯笼五颜六色,美不胜收;右瞧各种灯笼别致风趣,耐人寻味。看到高兴时,乾隆皇帝陪他的大臣们也出谜联,让大家猜一猜。
三是没有女性禁忌。平常男女之间有许多规范和禁忌,尤其是未婚少女,一般不得外出抛头露面,婚姻由父母包办,不得自作主张和自由恋爱,已婚妇女也有种种忌讳,但元宵节期间却是例外。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有诗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这些诗句说明约会有情人在元宵夜是十分普遍的。南宋辛弃疾有词云:“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在人山人海中寻找有情人的情境。此外,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元宵期间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诗中特别提到游春女,说明女子都在元宵节出来赏灯。传统戏曲中的人物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道客巴巴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