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乔晓光]符号的故事
——人类的生活与美术
  作者:乔晓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1-31 | 点击数:17356
 
 
 
龙,是中华民族共同认同的文化图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符号。也是一个使用得最频繁、最持久、最普遍,也是最具民族代表性的图样。且不说故宫里那皇家气派、翻飞腾跃的九龙壁,那些留在有形物质文化遗产上的龙形象,都是图像的静态之龙,它们无论如何威风也都下不了墙壁碑石。中华民族几千年翻腾飞跃而来的活龙在民间,中华辽阔而又古老的大地上,有一条真正浩荡气派、英武振威的龙文化之河。历史的岁月走进2001年的新世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在中国迅猛开展,人民作为几千年民族文化传承的主体,以真正的文化身份,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久违了,一个龙文化的人民时代。
人民之龙舞出历史的水面,这是人类文明在全球化趋势背景下的必然,一个崇尚文化多样性和文化本土化的时代正在到来。走进中国乡村大地,看一看翻舞在不同民族节日中的龙文化,便能感受到纯朴善良民风中沉积着的精神爆发力。每年的春节,是龙最威风的舞台,也是龙最繁忙、最奔波的季节,同样是辛劳了一年的民众最开心、最狂欢、最游戏、最吉利喜庆的时刻。年节中的龙,是人民的龙;是一方水土天地自然的龙;是百姓最贴心、最互动的龙。一方乡土的龙,任你玩耍,任你戏闹,任你舞出一方的人气,舞来八方的吉祥。只要你有心兴,龙威就永远伴着你。让我们从年节中最南边的广东看起,一个不大的中山地区,便有多种舞龙的花样,有舞草龙、舞金龙、舞醉龙……醉龙舞时,舞者身边跟一个抱酒坛的人,边舞、边喝,人醉龙醉,舞得形气酣畅。江南沿海地区,许多村庄喜舞板凳龙。一条板凳,中间或两头放置花灯,全村的舞者,肩挑板凳列队排开,浩浩荡荡地走村穿户,热闹而又壮观。浦江的板凳龙集剪纸、刻花、绘画、书法、雕塑艺术、编糊扎制工艺为一体,舞起来俨然一个游动的龙艺术博物馆。夜间舞板凳龙的队伍更是迷人美丽,一条长长的人龙之影在黑兰色的旷野中游动,飘浮着的点点龙灯绵延开,似一条若隐若现的温暖之河,时光好像回到了一个自然宁静、万物沉睡安祥的神话时代。
乡民们舞龙,是记忆着龙与人的古老缘份。代表着天和自然之威的龙,也是佑护人间最吉祥可靠的龙。人们敬畏它、供奉它、心中祈祷它。愿它保一方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家族绵延兴旺、人丁富贵吉祥。中华民族的龙精神,就是黄河、长江古老生命之河的精神。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历史磨难,无论前面是激流险滩,还是九曲十八弯,活着就要把生命顽强地支撑下去,就要承受等待着又一个春天发芽生长季节的到来。
龙是一种没有人格化身份的天神,正是这条由无数个动物细节组成的,充满了天地自然属性的龙,才把我们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多元丰富的国家串联了起来。龙像多元民族文化的脊柱,它支撑影响着许多民族的自然信仰,也代表着自然的力量。龙不是皇权独有的圣物,它原本也是百姓群众的祥兽之一。在西南贵州的苗族地区,这里没有汉龙的权势角色,龙是和人的祖先一起出生的平民之龙。《苗族古歌》中说,枫树生出蝴蝶妈妈,蝴蝶妈妈生下十二个蛋,孵化出苗族祖公姜央、雷公、龙、象、水牛、虎、蛇、蜈蚣等十二兄弟。苗龙既然兄弟众多,围绕着山地农耕劳作的生存,便比汉龙多出了十二分的农事辛劳。苗龙不仅是水神,主司雨水,同时,它还要掌管山林田土、守寨安民、送子添丁、丰产丰收……苗龙成为一方事务最家常的“人民公朴”。但苗人对苗龙的敬崇仪式也是隆重的,其中包括“招龙”、“引龙”、“接龙”,这些都是苗寨重要的祭祀大典,苗人正是围绕着公共社会共同认同的祭祀信仰,凝聚绵延下去的。苗族祭龙大典的意义,在引领、迎接水龙进寨、进家。苗族人祖与龙既为同母所生,那后世的苗人不能没有苗龙的庇佑。在苗族民间观念中,苗龙是大众的,不为任何人独占,苗龙也没有任何权势、官位的依附,它是属于公共空间的神灵。今天,我们在苗族盛装的刺绣和银饰上还可以看到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苗龙形象,其中有牛头龙、鸟头龙、人头龙、花尾龙、蛇头龙……复合型的苗龙纹样,记忆着古老神人杂糅时代的神话传说,苗族盛装就是一部穿在身上的民族史书。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央美非遗中心公众号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把格萨尔王放到评书里
下一条: · [邵凤丽]家户大神——灶王爷
   相关链接
·[祝鹏程]传统的圈层化建构与符号化挪用:对当代北京小剧场相声的考察及反思·[郑天琦]“屯留大叶茶道”习俗及其价值初探
·[徐梓淇]商业民俗中的物质表现与象征演变:以中式招财猫为例·[吴灿 柏仙爱]叙事、情感与认同:图像符号的文化构筑与共同体隐喻
·[梁盼盼]桂北少数民族与食糯传统:文化象征中的食物、神性与历史·[赖婷]论泉州开元寺西塔猴行者文化符号及地方衍化
·[贺少雅]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三种面向·[柴春椿]再现、象征与表现:从功能论解读汉宋间舜帝传说的图像叙事
·[吴晓梅]符号与传统:南北盘江流域布依服饰国家叙事研究·[吴秋林]藏佛刻:符号化生存的智慧和精神
·[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黄俊杰]“天灶地设”:大理古城南门城隍庙中灶的符号象征意义
·[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阿依达娜·沙尔山]中华文化共同体视域下新疆民间故事中图腾的象征寓意
·[王加华]中国古代耕织图的图文关系与意义表达·[吴昉]学理的生发与融合:双重视域中的民间美术
·[唐睿]圣王与孝子:帝舜图像谱系及其符号建构·[荆淑坤]“博山炉”中国香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高忠严]重塑“地方感”:作为象征的昭君节和藏山大王庙会·[郑小红 刘敏]文化产业繁荣前提下西南地区民间美术发展的地域因素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