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王尧]信仰资源的建构与首次分配
——──以山西洪洞地区的通天二郎信仰为对象
  作者:王尧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12-18 | 点击数:18459
 

  2、南沟

  与右石同一时期建庙的还有南沟村。该村位于白虎山中腹地,偏远闭塞,在已知的通天二郎身世传说中未见任何与此有关的线索,但这里却建有当地规模最大的通天二郎庙,竣工于民国十七年(1928),也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立碑。是庙建于两座山谷之间,大殿五间,偏殿两间,神像高大庄严,其庙貌之恢弘多为别村所羡叹,甚至还有邻村仿建。尽管南沟现在的交通依然极为不便,却丝毫不影响其声名远播,每年九月九的会期不乏香客,连两道山梁之外的卫家坡人都翻山越岭来此瞻仰进香、誊录碑文,笔者正是从卫家坡村民的赞誉中得到有关此地的线索。庙况是信仰资源的重要体现,那么,是什么力量为南沟村争取到这样的资源呢?

  是庙的神主关系和建庙经过都在门外碑中有详细说明。因此碑所记甚详,弥足珍贵,而《洪洞金石录》、《三晋石刻大全》亦未见收,故由笔者全文抄录:

  创建白虎山二郎庙碑记

  尝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庙不在大,有神则灵。斯神名通天二郎,斯山名白虎山。二郎之神系卫家坡杨长善之裔,杨玉堂也。当十二岁时年饥,寄食于左墓村姑母家,因□坠柳遂仙升。精灵未泯,辄依巫显灵,施药济世,自称曰通天二郎。当其时,有名巫洪星耀者,其人忠诚,神遂依附,八方病家有求即应,着手回春。愈病□家遂心布施者,良不乏人,由是蓄少成多,余放子母,聚腋成裘,积得银洋数百元,遂买此山,创建斯庙,塑妆神像。中为通天二郎,左为青州二郎,右为协天二郎,左次为掌案青龙,右次为揽天二郎,左侧庙为通天二郎之父母,右侧庙右通天二郎之妻,左为法王圣母。此神之所由来与庙之所由起也。工告竣于民国十七年,统计需洋七百余元。虽曰神依洪君显灵,实则诸公赞助同志乐施之力,□□灵勒【王贞】珉以彰功德,因洪君病故遂中止。斯时也,神有庙而灵愈显,诣庙进香者朔望不绝,求药祷病者朝夕时有,人愈不得不表扬之也,爰勒名于石以志其功云。

  发起人 郝文升 孙万吉郭保元 王明心张洪全

  神医 李运昌 陈如兰 宋文书 张金魁孙东亲

  单级师范毕业生 赵洪源撰文

  高级小学毕业生 □□□

  信士弟子经理人 孙星山

  石匠 胡林忠 丹青邢师□

  风水 许大亮 泥木李黑虎

  民国二十三年七月初一日立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黎亮]“离去型”中国民间故事的文化原型论
下一条: ·[王尧]凡人成神的传说模式
   相关链接
·[毕雪飞]寄寓神威:日本八幡信仰的多重面相·[祝秀丽]香骨生芳兰:浙江省海盐县秦兰传说浅析
·[朱韵伊]主体性与物质性:民间信仰研究的范式转变与路径拓展·[赵月园]非遗记忆下的民间信仰空间构造
·[张雅棉]女性庙事实践与信仰空间构建·[张晖]他者视角下的中国神话当代转型:韩国学者洪允姬的理论反思与实践阐释
·[喻博煊]成为“侨仙”:黄大仙信仰的海外传播与在地化·[俞明雅]钱塘江潮患与治潮先贤的再发明
·[尹凤仪]汉将庙厌镇霸王潮的传说与信仰·[许瑞娟 陈亚楠]跨越边界的纽带:“那伽-龙王”信仰在南亚-东南亚-东亚 连结区域的文明互鉴与共同体形塑
·[谢景雯]泰山斗母宫的历史变迁与世俗化·[夏磊]彝族土主信仰调查研究
·[席辉]民间信仰文化空间的传承与重构·[吴小丽 林晓彤]敬惜字纸的文化传承与影响
·[王子蔚]水患、信仰与民俗:永定河三家店村的历史逻辑与文化建构·[王雅静]八仙信仰在朝鲜半岛的传播、接受与变异
·[王小萌]煤业兴衰与窑神信仰:京西煤炭资源对地方社会生活的塑造·[王硕]护漕治水:明代宝应地区碧霞元君信仰的在地实践
·[王敏琪]连台本戏《济公活佛》与近代民间济公信仰·[王辉]云冈石窟区域民众信仰口述史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