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王尧]信仰资源的建构与首次分配
——──以山西洪洞地区的通天二郎信仰为对象
  作者:王尧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12-18 | 点击数:12767
 

  [①] 作者简介:王尧,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北京100732)

  本文系第57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编号2015M571206)的阶段性成果。

  [②] 地方性神灵,指产生于一地之内,或至少带有突出地方文化属性的神灵,在其他地方很少能见到。在地方性神灵中,又有一部分是由本地实际生活过的凡人演变而成。

  [③] 【日】滨岛敦俊:《明清江南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朱海滨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第93页。

  [④] “马子”,又尊称为神灵的“弟子”、“宫人”等,是洪洞当地对巫觋的称呼。巫觋通神的行为被称为“顶神”、“上马”,代神立言的行动被称为“出口”。

  [⑤] 人们通常会认为,庙宇规模越宏大,说明信众捐资越多,表明神越灵验;庙小而破败,则说明主神的神通不够,人们不来求他,所以香火不旺。如果兴建而复衰,则往往暗示着该神灵在诸神谱系中的地位和信众认可度的下降。

  [⑥] 华北地区常见的形态是:多个地方人群(常以村落为单元)在各自与神灵具有亲属/社会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结为神亲,人群之间除了原有的地缘关系外,又增加了一重亲缘关系。尽管这种利益很难明确化,但在原有基础上多了一层额外的联系,使村落间关系更紧密,则是确定无疑的。

  [⑦] 有些例子可以从反面证明这一点。山东济宁马坡的马氏家族,当地传说认为他们是梁祝传说中马文才的后代,当地的马、祝两姓世代不通婚,马氏家族还有不唱梁祝戏的禁忌,正因这样的身份和亲属关系带来负面价值,名誉不升反降,使他们感到羞辱。见杨冰、刁统菊:《禁忌:在历史与传说之间——关于济宁马坡梁祝传说的调查》,《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⑧] 此为主流说法,另有“杨玉金”等异说。

  [⑨] 关于通天二郎夫人的身份还有几种异说,但只见于少数几人,远不如“张寨马氏说”影响大。如:卫家坡村杨三增回忆,曾听老马子说其名段玉娥;神西村罗大山演述,夫人出马小姐是蒲县蒲榆川人;垣上村申来儿演述,夫人是提牌小姐,山东隰县人,姓张,十岁左右身亡;东梁村何新木演述,夫人是刘家垣镇萝云村人。

  [⑩] 此外也有所占比例极小的少数异说,如刘家垣镇西义村的郑阳旺讲,第一回“出头”是在蒲县的乔家湾。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黎亮]“离去型”中国民间故事的文化原型论
下一条: ·[王尧]凡人成神的传说模式
   相关链接
·[鞠熙]狐仙故事与北京城的宇宙论意义·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朱钧 朱敏]论明代无生老母信仰的概念发生·[张兴宇]乡村振兴与民俗文化遗产资源利用
·[扎西卓玛]礼物与信仰:一个藏族村庄中的礼物交换习俗研究·[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叶玮琪]唯有天太拜魔王:清代京西慈善寺魔王信仰中的“旗人记忆”
·[闫建微]冀南地区十八村奶奶信仰与姻亲关系研究·[徐进]琅琊祭海节的原真性问题探讨
·[徐金龙 韩莹莹]快手短视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媒介传播·[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
·[徐才丹]“表演类”非遗的数字化路径与实践反思·[吴秋林]藏佛刻:符号化生存的智慧和精神
·[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王仁之]泰山商铺的民俗存留与新变
·[王娜]非遗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