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佩卡·哈卡梅耶斯 安涅丽·航柯]芬兰民俗学50年
——以芬兰民俗学代表人物劳里·航柯的理论贡献为主
  作者:佩卡·哈卡梅耶斯 安涅丽·航柯   译者:唐超 董晓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12-14 | 点击数:12071
 

 

  信仰、经验和叙事

  20世纪60年代,航柯撰写《英格里亚的精灵信仰》探讨信仰、经验和叙事的关系,他在《记忆与民间信仰研究》一文中,进一步发展相关理论。他同意瑞典学者卡尔·威尔海姆·冯·赛多(Carl Wilhelm von Sydow)的观点,体裁分析是民间信仰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民俗表演者使用不同的传统体裁,通过不同的沟通方式,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位置角色。研究者应掌握文本资料分类的技巧,正确地阐释文本信息。

  航柯认为诸如回忆或者关于自己或邻居的超自然经历的短篇叙事(short narrative),对民间信仰研究来说是更真实的素材,短篇叙事能具体地说明人们真的相信了什么。航柯通过示意图描述体验的发展过程,各个部分通过发出影响信号相互连接。例如,社会群体在某种社会和经济结构中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其中的民间信仰引起对俗信的体验,社会群体通过对俗信的坚持形成一系列行为规范。

  20世纪80年代末,航柯撰写《民间叙事的研究方法:现状与未来》,回顾了叙事传统的研究方法。他借鉴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的范式概念,但与库恩区别是,航柯不认为研究方法之间是彼此矛盾的。范式概念是典型的历史地理学派方法,虽然其基本原理已经被否定,但是航柯认为这一研究方法曾经非常成功,超越了同时代的理论,过时的框架通过一定目的的改造可以用于当下的研究。对文本进行比较研究已经是公认的研究方法,但文本是否适合比较?或者说,它们是否是相同故事和民歌的不同形式?航柯认为,从一个故事或传统跳跃到另一种形式是危险的,会使研究者误入歧途。

  航柯研究体裁并建立了相互对立的平行概念,核心问题通过象限表示,分为“亵渎的——神圣的,事实的——寓言的,理想的——真实的”二分法。航柯使用结构主义的研究路径,但是没有解释在结构建立后如何应用。取而代之的是,他通过研究结构的关联讨论传统的中介问题。

  20世纪80年代早期,民俗学迎来了新的研究方向。航柯对表演的细致记录,对不同表演方式的理解使研究者再次对民俗意义提出问题,间接地重新唤醒了结构主义的研究范式。

  民俗生态学是功能主义研究新方向,航柯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传统生态学”(tradition ecology)概念,并在之后的一系列著作中对其加以完善。航柯不仅是理论家,还是经验主义研究者,他所有的理论都是根据经验研究提出的,“对研究对象的经验研究是民俗学研究方法论的必要条件”。参考表演理论范式,航柯提出传统生态学的研究方案,这贴近航柯倡导的可服务的民俗学。他提出概念性的环境和可适应的环境,为民俗学研究带来比自然变化和自然生态特点更富系统论的视角。

 

  功能主义和传统生态学

   航柯在《传统适应的四种形式》(Four forms of adaption of tradition)[12],使用“传统生态学”概念对民俗传统做生态学式的检验考察,这是他20世纪80年代的学术分水岭,并在其后期思想中占据重要位置。通过考察社会体系中传统对社会环境的依赖性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航柯逐步形成了他对于环境形态适应力和传统形态适应力的观点环境形态学的适应能力意味着传统的适应不仅与自然环境条件有关,还与传统承担者生活的整个客观条件相关。传统形态的适应能力意味着在传统中个体因素对整体的适应,通过口头传统进入个体的精神世界。适应的过程产生变异性,引发民俗事象的变化。航柯认为这两种持续的改变是由功能性适应导致的,功能性适应是偶然发生的,不是不可恢复的改变。从这一点看,航柯的理论点接近以表演为中心的视角,即关注的事物是表演文本在面对面的互动,以及在偶然因素下的适应性过程。

  航柯借鉴早期民俗学者的理论贡献,例如冯•赛多的概念和生态类型(ecotype)术语,地理学派关于文化地理的观点,进一步发展了生态类型和过程,提出了生态类型化(ecotypification)的概念。

  2000年,航柯编辑出版论文集《口头传统:厚语料、有机变异、文本》[13],重新提出变异性问题的讨论。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方法,他采用历时的视角审视不同时期的民俗学者是如何理解“文本”的。历史地理学派的基础是遗留物文本化批评方法,变异性特征体现在与原始文本的逐渐变化过程中。如果没有原始文本,所有的方法都不适用于阐释口头文本,航柯就此把自己摆在芬兰民俗学前辈和史诗研究者的对立面上。

  另一种方法是阿兰·邓迪斯(Alan Dundes)的心理分析方法,以及“变异母题”假设(allomotif)。航柯批评了这个术语的随机性,既不能分析不同的母题在不同文本中的互相替换,也不能与现存的传统理论产生关联。语言学式比喻很简单,但不合适。

  在航柯看来,应用以表演中心的视角或范式,并结合早期的概念可以最大程度地推进对变异性的研究。他提出过功能性变异性概念:当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进行表演时产生了变异性。他又提出“有机异式”(organic variation)概念,强调有机异式是活态史诗的基本特征。只有足够深入的田野调查才能提供足够的语料库阐明这一现象的详细信息,这显示出航柯的特点:他提出理论和概念是为了更好地使用他擅长的研究方法,但他更乐见的是丰富的实际材料以及理论是如何分析这些实际材料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微信平台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潘鲁生]民俗学的中国立场与文化使命
下一条: ·[户晓辉]返回民间文学的实践理性起点
   相关链接
·[刘先福]芬兰历史地理学派的生成与演进·[陈昕]启蒙理性与浪漫精神
·[刘先福]民俗过程:概念、实践与反思·[丹·本-阿默思]我们需要理想的(民俗)类型吗?——致劳里·航柯
·叶春生:《进出蛮荒五十年》·[巴莫曲布嫫]劳里·航柯
·[劳里·航柯]作为表演的卡勒瓦拉·[劳里·航柯 孟慧英]史诗与认同表达
·芬兰民俗学: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陆建德]世博会:一百五十年的回顾
·[安托宁]劳里·航柯论民俗研究中的范式札记[1]·“叶春生教授民俗学研究五十年座谈会”在珠海举行
·[陶立璠]中国民俗学五十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