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陈泳超]写传说──以“接姑姑迎娘娘”为例
  作者:陈泳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12-14 | 点击数:13227
 

 

  内部写本的向外扩张

  本文所谓的“内部写本”和“外部写本”,主要是从作者与流通范围两个维度予以规定的,尤其是内部写本,具有较为严格的限定,而外部写本则无边无际,只要跟内部写本的某些方面契合,就可以进入我们的视野。

  事实上,内部写本非常注重对外部写本的吸纳和引证,这里面既有《史记》、《历史纲鉴补汇评》、《山西通志》、《洪洞县志》等古籍,也有《上古神话演义》、《天下洪洞》、《尧都文史》等现代书籍,更有《诸葛神数》、《封神演义》等各种杂书,甚至还有人大量参考了《千古风流一坛醋》的电视连续剧,对他们来说,能用上的外部知识就有天生的力量,兹不赘述。本文着重探讨的是,内部写本是如何向外部扩张的。

  内部写本的作者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开始写作,他们最终总是希望公诸于世为人所知的,单纯为了自己一个人阅读的几率等于零,即使一时秘不示人,也只是出于某种原因而时机未到罢了。现在的大多数写手,是在发展旅游事业或申遗运动的大环境下开始写作的,对外展示的目的非常明确,当然希望自己的写本越多流通越好,如果能传播到本地范围之外更广大的区域,更是求之不得。

  事实上,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写本已经以各种形式开始往外部流通了。洪洞县政协从1986年开始编撰的《洪洞文史资料》,到2012年已经出版了24辑,其中刊登过很多关于“接姑姑迎娘娘”的传说,赖北生、罗兴振、吴青松等都曾在上面发表自己的作品,不过这个刊物还是非正式出版物,流通范围有限。但《尧舜之风今犹在》和《舜耕历山在洪洞》两本是正式的公开出版物,里面也刊登了许多写手的写本片段,展现了内部写本走向外部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到目前为止,真正以本地传说为主要内容的正式出版物还没出现,最接近出版的吴克勇和吴青松的合作写本,由于版权纠纷等原因也暂时搁浅了。

  内部写本还有另外一种向外传播的形式,即被外部人士看中后,改头换面地收入其他一些书里。比如2005年,由洪洞县志办公室张青任主编的新版《洪洞县志》卷二十七为“民间文学”,其中收了一篇《娥皇、女英争大小》,稍加比对即可发现,除了个别字句的减省改换之外,完全抄录自罗兴振《舜耕历山在洪洞》中的相应片段,该文发表于《洪洞文史资料》第6辑,1993年7月出版,后来罗兴振撰写黄皮书时,也是以这段文字为主介绍争大小情节的。而在此版的《洪洞县志》里,并未出现作者姓名或搜集情况,让人感觉似乎洪洞县人都应该知道。张青先生现正在编写一本大书《洪洞风物》,承蒙他的好意,让我们翻阅全稿并拍摄了所需章节,其中“民间传说”门类里也将这一篇文字全部收录了。笔者在此无意于著作权的讨论(其中有很多历史原因需要“了解之同情”),只是想说明,内部写本早已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地方之外,而且很可能已经看不出是内部写本了。就这篇来说,因为没有作者信息,如果不是我们调查了很长时间,它很容易被认为像三套集成的常例那样,是文化他者进入内部搜集整理的外部写本。

  对于罗兴振这样的民俗精英来说,向外部展示写本还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展示写本中包含的他围绕历山舜王的综合实践,并期望得到广泛认可。他清晰地认识到,传说与历史并非截然两橛,很多时候是互相掩映的。他1998年夏写作《帝尧访舜于历山在洪洞》“编后话”中说:

        古籍果然是重要依据,但是古籍并不一定全面也不完全真实,就拿舜耕历山来说,司马迁说历山在永济,可是后来有许多学者发现全国有二十一处历山,山东、河南、陕西、浙江等地都有,各有各的依据。这些依据无非都是民间传说,因为上古时期没有文字记载,传说就是第一手资料,两千多年前的司马迁去过永济,把永济的历山根据当地传说写入史册。后来的学者和司马迁一样,想必都是根据个人所到处的传说写的。中国是个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不管是司马迁或是其他任何学者,他们都不可能履足全国各地,全国先后发现21处历山者,原因就在这里。历朝的专家学者,能把自己获得的传说写入史册,我们现在同样有理由把洪洞的历山和全国21处历山并为一谈而处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微信平台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劳里·航柯]作为表演的卡勒瓦拉
下一条: ·[杨利慧]《中国神话母题索引》使用的资料以及编纂过程
   相关链接
·[黄景春]战国时期墨、儒二家对鲁般神话的改造·[朱林]民间传说的本土化与区域互动
·[邓清源]元基因与地域性·[周巍]民间故事母题的融合与迁移
·[赵欣璇]以“写”代“说”:陆稼书传说的生成机制·[于波]景观化与非遗化:伏羲传说的当代呈现
·[杨云昊]白族乡戏吹吹腔的民间传说与神灵叙事·[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
·[徐洪绕]徐福传说的可能及价值·[肖志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孟姜女传说的价值研究
·[吴玟瑾]乾隆下江南口头传说中的唬弄特质·[王淑英 范家婧]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李宓本主形象分析
·[王敏琪]传统的变奏:杭州东坡肉的叙事变迁与经典生成·[苏彤源昊]马仙信仰传说史料文本丛考
·[宋赫]史事传说的传奇形态及其创编动力·[商梦圆]陕西白水仓颉传说与仓颉信仰的日常表现形式
·[任正]论苏东坡传说的大故事文类与文体之美·[彭绍辉]被忽略的环节
·[宁文忠 蒋青芹]民间传说在地域社会中的流变·[孟媛媛]礼让文化传承视域下的“六尺巷传说”景观叙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