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陈泳超]写传说──以“接姑姑迎娘娘”为例
  作者:陈泳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12-14 | 点击数:13226
 

  以上虽是从偏于人群立场的外部因素来说,但这一因素对于内部写本来说却极为关键,因为内部写本毕竟不是纯文学创作,它具有实效性,必须接受人群的检验。而从写本内部来看,可以发现,罗兴振的写本比较忠于民间传说,他毫不讳言自己曾经主动向本地耆老广泛听取传说,包括如今不被人待见的张梁子,他说:“我当时听群众说,这个人脑子比较好,算个人,我就接近他,接近他后到他家里,他在他家里给我讲的,讲了以后我回来就根据他讲的这个写的,那时候我对这一套还比较生疏,我以前在劳改队,大部分情况都是在羊獬收集的。”[10]这就跟张梁子的说法完全合拍了。他对这些民间传说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像争大小传说,他当时也认为不是很好,所以河西但凡有村子要建二位娘娘的庙,他都跑去建议人家把原先不一致的表情要改成一致,但自己在写本里还是原样写上这一传说,用他的话说是:“考虑争大小的影响太大,立马改编这个宣传工作就做不出去,就没改。”[11]可见他的写作,归根结底还是希望最后能被群众传播,因而必须尊重群众的口头传统。在没有民间传说非要自创的时候,他也尽量做到有来历、有节制,主要是为历山编造一些像“舜洼里”、“仓院里”、“圈羊沟”、“羊圈墓”、“马地里”、“饮马池”[12]这样的传说遗迹,均为细枝末节,不会触动本地传说系统的主体结构。

  而赖北生恰恰触动了这一结构,他的传说体系有60%都在说万安之事,其中40%更是连万安人都不知道的个人编创,这些编创主要集中在讲述舜王祖先的名号、事迹以及迁徙历程,请看他为舜编的谱系:黄帝——昌意——颛顼(续梅)——穷蝉(鸣鸣)——敬康(容花)——句望(有盼)——桥牛(喇叭花)——瞽叟——舜——商均(换平)。这个谱系的主角是有历史文献依据的,但括号内妻子之名,都由他自己编创,且编得也不怎么高明,很多都与花草有关。不止于此,他在万安西姚头看到一本民国二十七年编写的《姚氏源流家谱》手稿,发现此支姚姓初始祖是姚温、姚隆和姚能三兄弟,便也为他们添上了花草名字的妻子,并且不顾该谱序言里面说三兄弟是宋代迁来万安的文字,直接将三兄弟上挂为舜王之子商均的儿子,即姚能(郇氏柔叶)、姚温(郇氏蟠花)、姚隆(郇氏成果)。

  这样就一直可以续到今天的万安了。他的苦心孤诣真的很让人赞叹,但是这些创作过于琐细,人们根本无法记住,更不用说传播了。

  罗兴振和赖北生尽管有这么大差异,但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都强烈希望提升整个信仰传说的道德水准和文化品格,这是被我们称为民俗精英之人普遍具备的素质,这一点,在申遗前后脱颖而出的羊獬人吴青松的写本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吴青松退休前曾是洪洞县中学特级教师,他编写的传说册子《娥皇女英轶事传闻》,对整个情节系统进行了全方位大刀阔斧的改编。比如当地有姐妹俩同嫁一夫引起的争大小传说,需要通过三次难题考验,其中之一是煮豆子,大意每人发七根柴火,娥皇心急,将七根一起烧,结果豆子没煮熟;女英较为聪明,她一根一根接续着烧,用小火煮熟了豆子而获胜。吴青松的新编写本就这样写道:

  一天,娥皇正在架起火地炒豆子。女英在外边玩得满头大汗,风风火火地回来,一进门就嚷着说:“姐姐,我要喝水。”说着便舀了一瓢水倒进了陶罐。娥皇见妹妹口渴难忍的样子,也顾不得陶罐里的豆子,赶紧加柴烧火。过了一会儿,女英见陶罐里只有豆子没有水,于是又连着添了两瓢水,到后来,开水没烧成,倒是把豆子煮得开了花。女英觉得好奇,尝了尝软软绵绵特好吃。高兴得也忘了口渴,端着豆花敬奉给母亲。尧夫人品尝着软绵绵的豆花想着,这两个女儿孝顺又聪明,遇事总能想出好办法,心里特别高兴,对娥皇、女英说“孝敬父母才算人,关心普天下大众能成神。你们父亲是联盟首领,他关心的是全体臣民。你们应把捣豆子、磨豆子、碾豆子、煮豆花的好办法传授给村落里各家各户,广布你父亲仁爱的福德”。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微信平台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劳里·航柯]作为表演的卡勒瓦拉
下一条: ·[杨利慧]《中国神话母题索引》使用的资料以及编纂过程
   相关链接
·[黄景春]战国时期墨、儒二家对鲁般神话的改造·[朱林]民间传说的本土化与区域互动
·[邓清源]元基因与地域性·[周巍]民间故事母题的融合与迁移
·[赵欣璇]以“写”代“说”:陆稼书传说的生成机制·[于波]景观化与非遗化:伏羲传说的当代呈现
·[杨云昊]白族乡戏吹吹腔的民间传说与神灵叙事·[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
·[徐洪绕]徐福传说的可能及价值·[肖志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孟姜女传说的价值研究
·[吴玟瑾]乾隆下江南口头传说中的唬弄特质·[王淑英 范家婧]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李宓本主形象分析
·[王敏琪]传统的变奏:杭州东坡肉的叙事变迁与经典生成·[苏彤源昊]马仙信仰传说史料文本丛考
·[宋赫]史事传说的传奇形态及其创编动力·[商梦圆]陕西白水仓颉传说与仓颉信仰的日常表现形式
·[任正]论苏东坡传说的大故事文类与文体之美·[彭绍辉]被忽略的环节
·[宁文忠 蒋青芹]民间传说在地域社会中的流变·[孟媛媛]礼让文化传承视域下的“六尺巷传说”景观叙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