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北生的核心命题是论证舜在上历山之前世代都居住在万安,尧舜联姻之后,因为舜的父母还居住万安,所以大娘娘留在山上、小娘娘住在万安伺候公婆。这一目标与本文化圈内的其他传说直接抵牾。首先,当地人一般认为舜生于明姜镇的圣王村,那里早已有很多传说遗迹,这还不是很大问题,毕竟圣王村并不参与每年的游神仪式。关键是他的命题直接损害了历山的利益,历山人并不愿意将二位娘娘分出一个来给万安,让万安人获得与自己一般的地位。所以尽管早期罗兴振也和赖北生一起切磋传说,但很快就因为利害相关、立场迥异而成为敌手。最要害的是,赖北生的目标过于宏大,几乎要挑战整个“接姑姑迎娘娘”文化圈了。他虽然写了很多小册子,但引起最大纠纷的是其油印小册子《尧舜故乡传》[8],其目录为:
第一回 偃师到伊杜 建都平阳府
第二回 创立禅位制 访贤为中华
第三回 周府羊生獬 娥英落户夸
第四回 寿丘到公孙 轩辕爱子孙
第五回 敬康变舜王 句望记心上
第六回 桥牛到姚丘 生儿叫瞽叟
第七回 重华故姓姚 舍茶开陶窑
第八回 后母嚚生象 厉山供家粮
第九回 多次继陷害 心宽贤名扬
第十回 尧为振华厉访贤 禅位娥英婚定点
第十一回 良辰吉日到 争先立村名
第十二回 来回走娘家 村村迎送她
第十三回 五教变八德 治国加十恶
第十四回 尧舜制度好 后裔纪建庙
第十五回 任意道德显 各国齐称赞
其中前两回和最后三回基本都是说教宣传,没有太多实际内容;剩下十回有内容的,其中六回(第四回到第九回)都在说万安的事,六回中更有四回(第四回到第七回)完全是他个人的创设,连万安人都不曾听过,更别提其他村落了。为此,尽管他独立花费了家里很多积蓄,据说印了一车子小册子,但在1990年农历四月二十八羊獬逢会之时前往兜售,却被羊獬管事的人以“与历史传说不符”为由禁止发售,回来只好分发万安众人,损失惨重。赖北生据说因此还和老伴发生矛盾,郁郁不乐了很长时间。
羊獬村的秀异村民张梁子对此事件有一段较为超然的叙述和评点:
我当时开食堂,我就把历山、万安的都组织起来,我就给他们开了个会,我说你要想庙兴,就得走文化宣传道路,不宣传就起不来,得全国人民都知道,特别是上层的得知道。世界都没有这么过四五千年的,这个应该宣扬出去。特别胡锦涛上来提和谐哩。
这个时候万安的赖北生,当时我从山里下来到了万安,他找吴至乐(吴青松之父)。吴至乐光谈四书五经,谈一些和庙无关的事。你得有主题,没有主题就不行。赖北生拿出底稿,叫我看,我说你先别叫我看,你先说说为什么万安、历山要跟羊獬过。他就说了一句话,他那书上写的是:在羊獬,两个闺女放羊,羊生獬,尧王牵到临汾尧都去了。我说你这不就和羊獬一点关系都没了?万安和羊獬过了几千年了,一点关系没有?尧王把这两个闺女认为义女也好,不认为义女也好,到了临汾了,和这还有啥关系?为什么还要和这过?尧王又不是这的人。写书要懂得这个逻辑。尧王又不是我们这人,过去书上写尧王称伊杜,是伊村和杜村人,因为伊村和杜村挨得特别近,就跟羊獬和甘亭一样。尧王实际生于伊村。他写的这书不合逻辑,和羊獬没有任何关系。当时净是些没有素质的人,董宝山和郑红林,是老文盲,看着年纪挺大,就不懂;加上吴至乐,就给赖北生签了字。你签字要负责的呀,回头他的书卖不了,你能给他出钱吗?他出了四五万块钱的书,到这不让卖,到历山也不让。他把钱都赔了。他到我这,我说你看你不听我的话,历山不叫你卖,这也不叫你卖,你私人印的书不赔了?他就愁眉苦脸坐到一边。当时我年轻,到各处去跑,到历山,我就说,我们羊獬不出文人,你们历山也不出文人?要把这个搞起来非要文化宣传不行。当时山里下来的就是兴振和XX两个人。两个人下来后本来是要去吴至乐家,在剪裁铺里碰着我了,我说你不要找他去,你要找他去你的书又卖不了,你还得赔,何况兴振是个光棍汉子,你赔不起。我说你要想听,我给你讲啊,叫我给你从头讲。这到我家里住了三天,又是吃饭又是喝酒。罗兴振写的成功不成功?他把本钱捞回去还挣了不少。在羊獬卖的不少,在历山卖的也不少。买的人很多,在洪洞买的人也不少。就是那个小黄册子。罗兴振有耐心,到处找资料,翻一些县志。[9]
这段话里扑面而来的俯瞰姿态和托大口气是张梁子的一贯风格,抛开其中的人事纠纷不说,他的观点还是非常犀利的,关键问题出在赖北生过分偏心万安,得罪了文化圈内的其他成员,遭到集体抵制自在情理之中。而后来罗兴振的黄皮书,或许真的是吸取了这个教训,才被所有村落民众接受,成为该范围内流通最为广泛的写本。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微信平台 【本文责编:郑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