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会员部
会员资格
会籍管理
会员信息
会费缴纳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历届年会
2022年两会专区
2021年会专区
2020年会专区
2019年会专区
2018年两会专区
2017年会专区
2016年会专区
2015年会专区
2014年两会专区
2013年会专区
2012年会专区
2011年会专区
2010年两会专区
2009年会专区
2008年会专区
历届代表大会
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
专题研讨会
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
学会成立3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嘉兴论坛
昆仑论坛
东岳论坛
海峡两岸学术论坛
中国节日文化遗产保护论坛·温州会议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中美日民俗学暑期学校
2016年暑期学校试点
2017年暑期学校
2018年暑期学校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5年会专区
首页
→
中国民俗学会
→
学会会议
→
历届年会
→
2015年会专区
[刘百灵]洛阳传统村落文化调查
作者:
刘百灵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10-17 | 点击数:25745
•中国民俗学会2015年年会论文•
洛阳传统村落文化调查
刘百灵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摘 要:传统村落文化记载着我国农耕文明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厚重的乡土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根基地位不可替代。现在面临着消失的危险,所以必须抓紧抢救和保护。
关键词:村落文化;构成;价值;抢救保护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
[袁琛]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下一条: ·
[袁学骏]传承又创新 说古更道今
相关链接
·
[毛巧晖]2022民间文学研究:回归文学及其当代价值的探求
·
[夏循礼]节气本草饮食民俗文化及其时代价值
·
[吴霜]两部竹笛协奏曲的民俗研究价值
·
[孙正国]乡村记忆、身份重构与神话资源的价值认同
·
[吕涛宇 易谦柳]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代表性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存在现状调查研究调研报告
·
[纪秋悦]赵景深先生旧藏宝卷研究
·
[惠嘉]民俗学—民间文学“穷举式”语境研究的反思
·
[郭海红]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民俗学研究
·
[孙芳]由隐到显:博物馆实践中的民俗文物价值
·
[郑鑫宇]遗产地社区讲解员与传承人的互动性研究
·
[张玉]符号消费视野下的唐卡产业发展研究
·
[张艺]汉语谚语中的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
[于学斌]以乡愁文化为基调的村落景观再塑
·
[韦亮亮]广西上林县韦厥传说研究
·
[王渭清]"非遗"保护视野中的宝鸡民间歌谣
·
[唐穆君]乡村文化的变迁及价值重构研究
·
[刘百灵]乡村振兴要重视文化建设
·
[胡雅丽 杨立国]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生产的过程与机制研究
·
[郭雪纯]非遗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价值置换
·
[鲍园园]李子柒短视频在非遗传承与传播中的价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
/
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
┃
合作网站
┃
友情链接
┃
版权与免责申明
┃
网上民俗学
┃
会员中心
┃
学会会员
┃
学会理事
┃
会费缴纳
┃
2023年会专区
┃
本网导航
┃
旧版回顾
主办:
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