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15年年会论文•
民间戏曲作为重建在地社会符号之区域民俗事象研究
——以台湾宜兰歌仔戏为例
杨金源
(佛光大学社会学系)
摘 要:本研究旨在尝试从最具台湾传统符号性格的地方歌仔戏入手,以台湾的宜兰县为例,检视地方政府如何描绘在地符号并着手民俗文化重建的相关作为,包括对特色戏曲及所形成民俗的文化性评估,及其藉以突显在地性征象、倡导及重建推广之驱力等。澄清地方政府之文化策略,究系在完整认知且有意识的回归传统、建构地方认同?或基于深化台湾意识?或为庸俗地方选举政治中标榜政绩之需要。
从民俗、文化、政策、地方文化符号间的关系谈起,探讨在全球化语境下,文化治理的解中心化、地方化的发展倾向中,作为地方社会的台湾宜兰,源起于政治反对运动的法统系谱,创制发明了「文化立县」的社会符号,并以重建地方戏曲及其民俗文化传统为手段,重塑并重新定义在地社群记忆的社会行动轨迹。
本研究显示,宜兰在1990年代起,有效转化切合时潮且具进步主流意象的「在地主体性」,创新了民俗文化为地方意象的文化符号,而「文化立县」的鲜明传统,实系渐进模式的发明。但也因此,满足了社群「重返」民俗文化的集体复古情愫,让区位宜兰优位取得了台湾地方发展论述的话语权;巨幅增益了地方社会的文化资本,发腾了地方文化符号的意义结构。
关键词:区域民俗事象;地方戏曲;地方文化政策;社会符号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