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5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5年会专区

[肖婷]北京女儿节考
  作者:肖婷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10-17 | 点击数:2372
 

•中国民俗学会2015年年会论文•

 
北京女儿节考
肖婷
(辽宁大学)
摘 要:岁时节日是承载先人生活事象的载体,本文以地方志等古籍文献为依据,对元代以来北京地区的“女儿节”及其节日习俗进行考述。“女儿节”一词最早出现在元代《析津志》中,在北京地区称为“女儿节”的节日有三个,即端午、七夕、重阳。通过综述有关“女儿节”的研究,发现目前没有学者对北京“女儿节”进行系统考述。因而本文考述元以来的“女儿节”及其主要节日习俗,分析北京“女儿节”出现的原因。“女儿节”并非一个单独节日,而是以女性为主体的一些节日的统称,女性主体在节日演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节日的家庭化,二是节日的大众化,三是由女性的地位决定的。
关键词:北京;女儿节;节俗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夏楠]传说的文本属性
下一条: ·[谢芳]略论两宋时期钱鏐传说的流变
   相关链接
·[鞠熙]狐仙故事与北京城的宇宙论意义·[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
·[武靖佳 胡燕]从村落节俗到舞台展演:溱潼会船的变迁研究·[王子尧]流动的市声:北京“杂吧地儿”的生活之籁
·[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王静斯]北京地区中秋习俗考略
·[宋嘉琪]手工艺类非遗的市场化·[高洁]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表演艺术类遗产调查报告
·祝鹏程:《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北京相声为个案》·[李向振]冬至节俗源流及其文化内涵
·[万建中]从民族饮食到“中国饮食”的转型·[俞玲]变“节”惟新:中华传统节俗的现代性困境与发展路径探析
·“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博士生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博士生学术研讨会会议日程
·中国民俗学会插花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湛晓白 赵昕昕]清末来华西人歌谣收集活动的文化史考察
·[鞠熙]城市里的邻居们——北京城内“四大门”动物的生活世界·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民间文学史》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徐金龙]屈原故里端午节俗的传承困境及发展思路·[常睿]新冠疫情下的端午香囊节俗消费考察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