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15年年会论文•
民俗学的实践性探讨
——以古城镇保护和旅游开发为例
王霄冰
(中山大学中文系)
民俗学的困境与当代转型,是学术界近年来讨论较多的问题之一。对于中国民俗学的发展趋向,有学者用人类学社会学化来概括,也有学者提出应保持民俗学的学科本体性,回归到民间文学和文献研究的传统,还有学者提出了将民俗学建设成为一门经验科学与实践科学相结合的学科理想。本文拟以古城镇保护和旅游开发中民俗学者的参与情况为例,指出在迄今以来的保护与利用实践中,建筑学、旅游学、地理学发挥着主导的作用,社会学、人口学也有部分参与,而民俗学和非遗研究者在其中几乎很少具备话语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当前的古城镇保护与利用开发偏重于物质遗产特别是建筑物的保护而不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民俗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民俗学者本身的被动态度和不作为有关。结合本人的一些调查案例,笔者认为民俗学者在古城镇保护与开发中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只要学界内部能够形成一定的共识,共同摸索出一套干预社会生活的应用型学术模式,就可以把民俗学发展成为一门既具备科学性和思想性又带有实践性的经世济民之学。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