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5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5年会专区

[潘云峰]通过礼仪:广西马山县内过屯社庙祭祀仪式分析
  作者:潘云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10-16 | 点击数:3432
 

•中国民俗学会2015年年会论文•

 
通过礼仪:广西马山县内过屯社庙祭祀仪式分析
潘云峰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 要:在广西壮族聚集的一些村落中,存在着用于供奉壮族特有的神灵系统或者祖先的社庙,这是他们的信仰根基和精神依托,其作用的发挥则主要通过一套完整的祭典仪式来实现,这样的仪式背后体现了壮族特有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仪式不断发生变迁,并不断融入各种社会性因素,其内在社会结构和文化内涵都在这样的变迁中不断地解构再重构,并以新的面貌展现出来。而如今的仪式是如何表现的呢?壮族人又是如何通过一个仪式来完成对自身信仰的延续和社会关系的整合的?本文试图通过广西马山县一个祭祀仪式的过程来呈现。
关键词:壮族;祭祀仪式;互动;信仰构建;关系整合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莫愁]“月老婚配”故事的文化解读
下一条: ·[戚晓萍]“阿欧怜儿”山歌的地景书写与文化认同
   相关链接
·[朱林]民间传说的本土化与区域互动·[邹艳梅]近二十年来礼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张永钦]夫妻权力分析:入赘婚家庭关系与家庭决策模式探讨
·[闫睿欣]“赛博”求签:新型民间信仰实践互动模式研究·[薛锦霞]“走亲”与“斗龙”:端午龙舟的村际交流
·[吴宇佳]传统年俗与数字时代的互动研究·[任梦洁]山东快书口头特征与当下表演生态研究
·[邱丽萍 曾敏]桃江流域传统婚俗音乐文化互动关系研究·[刘晨]“墓神”后土的诞生
·[何斯琴]日用礼仪类书与礼俗互动·[赵元征]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艺术交流与互动
·[杨涛]礼俗互动:地方民众何以融入地方节庆文化建构·[薛慧]论中国节日文化与戏曲演剧间的互动模式
·[王威]口头传统演述在新媒体中的互动实践·[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
·[邵凤丽]礼为俗用:功能导向下“礼仪文体”的流变·[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
·[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高洁宜]由俗至礼:探析乡村移风易俗中的贺号习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