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祁连休]试论阿古登巴的故事
  作者:祁连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1-21 | 点击数:6918
 


  阿古登巴的故事,是以农奴阿古登巴这个中心人物贯穿起来的一系列藏族讽刺故事的总称。这些故事,广泛地流传在西藏以及四川、云南、青海等省的藏族聚居区,颇受群众喜爱。

  “阿古登巴”是藏语的译音。“阿古”是人们对长辈的称呼,通常译作叔叔。“登巴”是他的名字,意为滑稽。如果把“阿古登巴”直接译成汉语,就是滑稽的叔叔。[1]据说阿古登巴实有其人。关于这点,各地的藏族群众,各有不同的说法。西藏日喀则、拉孜一带讲他是拉孜诺卓的人,诺卓地方至今还有阿古登巴故居的遗址和当地群众为他建造的纪念塔;而四川阿坝、西藏拉萨以及旁的藏族地区,也有说他是当地人的。历史上是否有过这样一个人呢?由于阿古登巴的故事过去一直是以口头形式流传,并无有关的文字记载,很难进行考证。人们那么传说,正好说明作为艺术形象,阿古登巴已经在藏族人民的心里扎下根了。多少年来他就仿佛是同人民在一起生活似的。藏族人民常常喜欢把他们当中的一些风趣而正直的人,或者是很能讲阿古登巴的故事的人被叫成“阿古登巴”。由此可见,这个艺术形象,这些故事在群众中的影响甚大。[2]

  就作品的描述来看,故事的主角阿古登巴是个贫苦的农奴.和所有生活在领主庄园制的农奴社会[3]里的藏族人民一样,深受封建领主的压迫剥削。他老婆孩子一大家人,长年累月地缺吃愁穿。为了糊口,他不得不给领主当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日子。可是,阿古登巴机智有为,富于正义感,是个敢于同统治者、剥削者作对的硬骨头。所以劳动人民很喜欢他,时常津津有味地讲起关于他的故事。和广大群众的态度恰好相反,封建领主非常憎恨阿古登巴这个人物。

  在藏族传统民间故事里面,阿古登巴的故事是一类社会倾向性鲜明,相当辛辣的讽刺作品。它的讽刺锋芒,一般都指向封建农奴社会的统治者和剥削者一官家(封建政府)、寺院和贵族三大领主。故事主角是封建领主的对头,农奴群众的朋友。在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中,像人们希望的那样,哪里有不平,哪里便有阿古登巴出现。据说有一天他路过一个寨子,见地里的两个奴隶累得都快断气了。傍晚,他装扮成大土官的管家,牵着一头挂上经布[4]的“神牛”到财主家借宿,讲好只要“神牛”安全过夜,愿出30两银子。夜里他将牛勒死,剁开丢在那两个奴隶睡的地方,还悄悄在他们身上涂满牛血。次日一早,他大嚷“神牛被人杀了!”财主慌忙赔出十条牛,并把“凶手”交给他处置。出寨子以后,他每人分给五头牛,让他们远走。就这样将两个奴隶救出火坑(《杀神牛》)[5]。在另外许多时候,阿古登巴又是以奴隶的身份出场的。主人叫他去耕地,他偷着把牛宰掉,说是耕牛钻进地狱去啦。主人要他一道去跑生意,他让主人丢了糌粑,买卖没做成,反而挨饿。阿古登巴处处惹麻烦来整治财主,从没给主人办过一件称心事。因此财主想打他、想把他害死,可是还没来得及下手时,他便先发制人, 借故痛打主人,并且让主人堕入万丈深渊。被奴役的雇工、佣人,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是不会永远缄默下去的。故事主角的各种报复性的作为,即是那个时代被压迫者给压迫者的还击。

  阿古登巴的故事还反映了藏族人民反对差役、债务,反对富商盘剥的意愿。封建农奴社会里的差役(地租),是三大领主剥削农奴的主要形式。各种名目的差役、劳役,结成了一条冷酷的铁链,把劳动人民束缚在土地上,世世代代为领主阶级流血流汗。群众非常厌恶支差。长期以来,他们借阿古登巴的行动,编出不少反抗支差的故事。请看,《他正在生孩子》[6]给我们展示出一场抵制“不生不死”差[7]的斗争:财主把一头公牛交给他的农奴饲养,年终时他不但白白地将喂得很壮实的牲畜牵回去,还无理地要农奴交出60斤酥油。限期到后,阿古登巴挺身而出,把财主问得哑口无言,只好灰溜溜地走了。现实生活中的繁重的差役和劳役,自然不可能像故事里讲的那样,都一一给除掉。但人们这么讲,却很能煽动群众的抗拒情绪。这正是封建领主十分畏惧的。故事主角也时常打击狠心的高利贷主,帮助穷人勾销没法偿还的债务。在《绛拉的故事》[8]里,宗本[9]带他一同去要债收利息,过河时他故意落水,使一包借据变得模糊不清,无法辨认。在《借卓还卓》里,他在穷朋友们的协助下,以诙谐的方式抵消了自己欠寺院的小麦债。[10]当债主们见穷人一贫如洗,连高利贷也不肯发放时,阿古登巴又想出各种计策,从他们手里夺得酥油、糌粑,分给大家(《智取酥油》、《菩萨偷糌粑》[11])。领主不但以高利贷榨取穷人,同时又垄断商业,高价把货物摊派给老百姓,又贱价套购农牧产品,放肆地进行掠夺。然而一遇上阿古登巴,他们便难于得逞。藏族地区普遍流传《宝罐》这则故事:一个大商人瞧见阿古登巴有只不用火就能熬茶的“宝罐”,便连逼带诱地给买了过来。等他兴高采烈地拿到市场上高价兜售时,把“宝罐”敲破都不见灵验,当众 丢丑,落得个财货两空。不独如此,在由《宝罐》和《割靴》、《撬石头》、《打喇嘛》、《守旗杆》等故事组成的《贪心的商人》[12]里,阿古登巴更让富商接二连三地挨打受骂,发泄了人们胸中的愤慨。

  阿古登巴的故事,通过故事主角嘲讽和捉弄各级官员、大大小小的统治头目的行动,向维护领主阶级利益的封建政府提出挑战。例如,国王[13]任意摊派捐税,阿古登巴就积极出主意,跟大伙一道起来抵抗(《牧牛人不再缴奶税了》)。[14]有一次他到了萨迦,见法王在岩上写着“我是萨迦班智达”几个大字,非常不满,便给改成“萨迦班智达哭”[15]。法王拷打他,他没屈服,夜里越狱逃走了(《斗萨班》)。

  由上看来,阿古登巴的故事的确是一类社会倾向性鲜明,具有较为丰富的思想内容的讽刺作品。这类作品,借助主人公阿古登巴的活动,把人们带人了封建农奴制度下的藏族社会。从中我们可以见到三大领主对广大群众施行的残暴统治和迫害,以及他们用差役赋税、雇工盘剥、高利债务、商业讹诈等多种手段榨取和掠夺广大群众的血汗;也可以见到在这样黑暗、残酷、野蛮的社会里,广大群众的强烈的愤慨和不可遏制的反抗情绪。劳动人民创作和反复加工这些故事时,没有刻板地抄袭凄苦的现实,而是按照他们的愿望来描述生活,尽情地倾诉自己的感情。比如,他们要求免除差税,故事里就出现了《他正在生孩子》、《牧牛人不再缴奶税了》一类作品;他们渴望勾销债务,故事里就出现了《绛拉的故事》、《借卓还卓》一类作品;他们抗议财主敲诈雇工、佣人,故事里就出现了《三不会的雇工》、《给头人当娃子》[16]一类作品;他们力图惩罚权贵,故事里就出现了《领主挨揍》、《负心的商人》一类作品;他们不满宗教桎梏,故事里就出现了《升天的秘密》、《阿古登巴和害人的喇嘛》一类作品……诚然,当领主阶级的暴力统治仍旧相当强大的时候,农奴群众的自发反抗的结局往往免不了是悲剧性的。但是 ,这样的斗争表现在阿古登巴的故事里,却又是另外一番景况:善良正直的劳动者总是占了上风,他们对封建领主的各种大胆泼辣的作为博得热烈的赞赏;凶暴狠毒的统治者、剥削者受到尖刻的嘲讽和严厉的制裁,他们一切卑劣的行径都遭到了可耻的失败。在这里,我们能够真切地听到广大农奴群众反抗封建统治的正义的呼声。

  正是由于阿古登巴的故事有了上述的那些基本内容,便使它成为与领主经济的上层建筑相对立的,富于进步意义的民间创作。这类讽刺故事的积极的社会意义在于它公开地蔑视封建农奴制度的道德秩序,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领主的气焰和威风,从而激励了农奴群众的反抗情绪,增强了他们的斗争信心。应该肯定地说,像那样一个政教合一的、统治森严的封建农奴社会,在劳动人民的创作中能够出现这类具有明显的揭露性和反抗精神的讽刺故事,而且这类故事又那样广泛地在各个藏族地区流传,是很值得重视的。

  在传统的民间故事里面,差不多每个民族都创造了自己的一些机智有为的代表人物。而阿古登巴,则是表现旧时代的藏族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的一个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李零]论中国的有翼神兽
下一条: ·[吴效群]文化的冲突与较量
   相关链接
·[林继富]民间故事讲述与共同体建设·[陈岗龙]城隍、格斯尔与落水鬼
·[穆昭阳]层嵌式场景实践:民间故事搜集整理的参与者·[周巍]民间故事母题的融合与迁移
·[赵磊]明代教化制度下的女性形象与写实特色·[张海月]聊天记录里的故事:“数码一代”的民间文学实践
·[袁瑾]民间传奇故事的现代生长与媒介重述·[谢亚文]女性讲述者的发现: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百年回顾
·[夏中华]中国民间故事异境叙事研究现状述评·[乌哈娜]神话“功能项”和“基本型”的归纳与提炼
·[王尧]民间故事的情节链:三个隐喻·[谭昭]民间故事非核心母题的叙事逻辑与特点
·[孙瑾]故事与图像人物的替代性演变·[石圆圆]指向生命的“行动”:人类世背景下民间故事研究策略的启示
·[石满妮 李澈]多面“变婆”与恐怖生产·[彭绍辉]被忽略的环节
·[罗浩]《笑傲江湖》的人物设置与游戏规则·[梁珊珊]多主体共议与民间故事的市场化转型:以徐文长《都来看》故事为例
·[胡港]咬文嚼字,以至覆亡:书呆子掉文型民间故事研究·[查斯查干]人与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变身:从卫拉特蒙古民间故事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