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祭祀典礼,满族最重。一祭星,一祭祖。”[7]根据多年来我们在满族地区的调查,往昔,满族祭星礼仪相当普遍,也相当隆重。其祭法、祭程各地区、各姓氏不尽相同。其中,吉林地区凤凰山麓清季拜星古礼③和黑龙江省爱辉地区“满族徐姓祭星神书”所记载的当地满族祭星礼仪颇有代表性,并较充分地反映出满族萨满教星辰崇拜的文化内涵。爱辉地区的星祭一般在冬季的夜晚举行。祭坛设在山坡上,用洁白的冰块砌成神圣的星坛和星塔,前有冰雕神偶守护。备有木柴堆三座,以为点燃篝火之用。山坡下设有供桌,供奉着族人敬献的供品。地面上摆放着数十盏彩色的冰灯,均按每个星图的图案布列。届时,阖族老幼纷纷参祭,燔柴祭星,杀牲献血,祷星求福。在熊熊大火的照彻下,整个祭场如同白昼。当冬令星从东天升起,萨满便开始念诵祭星神辞,并击鼓唤星,族众相和,彼此呼应,整个祭场群情激昂,使星祭达到高潮。唤星是星祭的主要内容,对所祭之星要一个一个地呼唤,唤星的顺序和冬令星升起的顺序一致。如当冬令领星“那丹那拉呼”(昴宿)升入中天后,萨满击鼓呼唤,族众的和声此起彼伏,声传数里。与此同时,祭坛上也相应地挂起了彩绘着“那丹那拉呼”星图的灯笼,并将已事先摆成的该星图构图的七盏冰灯点燃。地上的七女星冰灯星图闪闪发光,与天上的星光和绘有该星图的灯笼交相辉映,十分壮观。祭期,还要进行各种竞技比赛,并会食“天火肉”,展示了原始萨满教娱神娱人的景观。满族萨满教星祭典礼形象、直观地再现了萨满教的思想观念:火可与天通,以祀星神;牲血献神以补卫神魂,使之永葆神力,护佑族人;祭星族众越多,布星越齐,年景越佳;祭星愈唤愈明,邪恶不侵……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祭星向后代传授着有关星辰方面的知识,传播着人们认识星象、认识宇宙的知识和经验。人们在祭星中认识了星辰,通过星赞了解了每颗星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传播了人们认识自然的经验。
二、萨满教星象天文图谱
原始萨满教综合、总结了北方古人类认识宇宙、自然,探索自然规律的经验与成就。在此基础上,萨满们更细心地观察星象,不断地总结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星象与生产生活相关的零星自然知识,逐渐掌握了一些星象变化的规律,并在观测星象时,辨明了方向,认识了星象变化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值得提及的是,北方民族在北方特定的地理位置观测星空,按照自己的理解将某些星星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图案,并借助想象加以命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星象图谱。这些星座有些与我国汉族的二十八宿或当代天文学上通用的八十八个星座相一致,有些则不同。当然,这些星座只是整个星系中的一小部分,主要侧重冬令星宿。其中有些天文图谱的形成,与萨满教星辰崇拜观念密切相关,并通过萨满教得以传承下来。
鄂伦春人对星象有着独特的解释,并赋予狩猎文化意义。据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泉靖一先生的调查,当时鄂伦春萨满教所解释和提到的星座及星名主要有:北方星群:北斗七星、黄马星、辔星、天轴星,即北极星;东方星群:七仙女星,即天蝎座、枪套星,为三角星、野猪星,一种想像中的巨兽、锅星,由五星构成、犬星,见于黎明的半月形星座、弓星、箭星,与弓星在一起、怪兽星;南方星群:人星、枪架星(或译为光明之星)、萨满的帽饰(或译为火星);西方星群:犬星,由两颗亮星构成。一为巨犬星;另一个叫小犬星、驼鹿星,也由两颗星构成,皆为想象中的巨兽、银河、流星。
泉靖一先生还绘制了鄂伦春萨满教所理解的天体星座图(略)。[1]
在北方星图中,内容丰富、个性鲜明、自成体系者,当首推满族萨满教星图。满族萨满教专家富育光先生在蔚为可观的满族萨满教崇奉的星系中,经比较鉴别,剥离真伪,并与老萨满们核证,整理出20余幅星图。限于篇幅,择要列表(见第126页)。[2]
从满族萨满教星图、星祭与星辰神话中反映出来的内容看,该星图在中国天文学史和宗教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豆丁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