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王燕琴]民间信仰对中国宗教发展的影响
  作者:王燕琴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2-16 | 点击数:11894
 
 
四、民间信仰在中国宗教教义传播中的作用
 
民间信仰对中国宗教教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民间信仰在宣传宗教教义的同时,也在诠释着这些教义,使其变得更加简单易懂,更加为民众所喜闻乐见,增加了其在民间传播的亲和力。而同样,宗教也回馈了民间信仰。由于宗教在教义思想上的成就远在民间信仰之上,这些教义被民间信仰吸收后,大大地丰富了民间信仰本身的内容,有利于民间信仰的发展与完善。因此,对民间信仰与宗教,与其说谁影响了谁,毋宁说两者在长期的共存中, 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甚至在相互矛盾中达到相互补充。两者在更大的程度上是共生共荣的、不可分割的。
在民间信仰中,灵签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表现形式。从灵签在宫观寺庙中的流传情况,我们也可以发现民间信仰对于宗教教义传播的重要作用。
灵签在中国民间很受欢迎,主要原因有:中国人相信天命,认为提前洞察“天机”,便能顺天行事, 避免损失,并增加成功的几率,即使是碰到了挫折,通过占卜也能得到神明的指示,获得解脱困境的方法,这便是善男信女们在重大决策之前及碰到挫折时往往求助于占卜的原因了,在很多人看来,占卜是减轻风险的一种手段。而寺院宫观的灵签,比起其它复杂的占卜形式来,具有简单性、易操作性,且成本低等特点。宫观寺庙大多有灵签, 不必费心地去约见“高人”;不管文化程度如何、有无宗教素养,都可以自助求签;且寺庙配有庙祝,可以帮助人们解释签诗。更重要的是,灵签往往都是非常紧密地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是人们日常所关心疑虑的问题,且涉及的方面又非常之广,几乎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事项无所不包, 如家宅、治病、失物、诉讼、行人、求官、求学、爱情、婚姻、求子、辟邪、求寿等,极大地满足了信众各个方面的诉求。
灵签对佛、道两教思想教义传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对灵签的笃信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们对宗教的依赖, 从而使佛、道两教更具吸引力,特别是一些据说神明比较“灵验”的庙宇,其求签者更是络绎不绝,灵签扩大了宗教教义的影响力,扩大了其信众队伍。
 
注释:
①参见卿希泰、詹石窗主编《道教文化新典》,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79—85页。
②箫志恬《当代宗教问题的思考》,上海:上海市社会科学学会,1994年,164页。
③民国《龙岩县志》卷21《礼俗志》。
④参看高师宁《当代中国民间信仰对基督教的影响》,《浙江学刊》2005年第2期。参见邓肇明:《承受与持守:中国大地的福音火炬》,香港: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1998年。
⑤谢和耐《中国与基督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⑥梁家麟《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农村教会》,第226、418页。
⑦高师宁《当代中国民间信仰对基督教的影响》,《浙江学刊》2005年第2期。
⑧胡孚琛、吕锡琛《道学通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274页。
⑨胡孚琛、吕锡琛《道学通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275页。
⑩李淼、郭俊峰主编《佛经精华》(上卷) ,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6页。
(本文原载《宗教学研究》2006年03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陈春声]明末东南沿海社会重建与乡绅之角色
下一条: ·[纳钦]复调式祭祀仪式与复合型民俗角色
   相关链接
·[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于佳卉]有神若飞来
·[闫睿欣]“赛博”求签:新型民间信仰实践互动模式研究·[徐凌]农耕驱蝗:后稷与刘猛将形象的相关性
·[王媖娴 常秩豪]民间信仰与乡土社会的纠纷调解·[王小蕾]海疆与内地的融合:明清以来岭南民间信仰在南海诸岛的传播
·[王嘉炜 宋昕曌]从地方豪杰到忠义神灵:《金沙魏公将军壮烈志》的神性塑造·[苏彤源昊]马仙信仰传说史料文本丛考
·[乔英斐]“希望”作为学术概念的可能性·[宁祥文]民间信仰与高台教化:从风俗观念到戏剧实践的探索
·[倪晨嘉]澳门哪吒信俗的景观叙事与景观生产·[马骁]从乡村到城镇:民间信仰的时空转变
·[刘婷 刘会惠]城市化转型中民间信仰的动态构建·[林旻雯]民间信仰与非遗保护实践
·[李森 袁玉梅]中国西北地区人神之间的非常对话·[李明洁]瑶族“追魂”与“赎魂”仪式的调查报告
·[黎俊溢]澳门半岛石敢当调查研究·[姬厚祥]宗门立会:宗族分门竞争中的民间信仰生产
·[黄慧慧]云南大理巍宝山道教壁画的文化产业化探析·[洪陈方洁]头家理事会与宗族社会治理机制的当代自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