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民间信仰,虽以鬼神信仰和崇拜为核心,但由于它不完全具备宗教的基本要素,因此,按正统说法它不属于宗教。尽管如此,民间信仰在中国的影响不亚于宗教。它不仅渗入到了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宗教的产生和发展。本文将从民间信仰对宗教神灵信仰、仪式、组织、教义四个方面的影响来论述它对中国宗教发展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民间信仰;宗教思想;道教;佛教;基督教
多年来,关于中国宗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比较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无论是任继愈主编的《中国佛教史》,还是卿希泰主编的《中国道教史》、马西沙与韩秉方合著的《中国民间宗教发展史》都论及这个问题。此外,尚有不少学术论文也在这个领域进行探索,并且取得了可观的成果。这一切为我们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统观以往的成果,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特点:学者们在研究中国宗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时更多的是侧重于中国宗教对民间信仰的渗透和影响,尤其是道教、佛教对于民间信仰的影响问题更是学者们所兴趣的课题。相对而言,民间信仰对中国宗教的影响则论述较少。有鉴于此,本文拟在这方面略抒管见。
尽管已经有学者对民间信仰的涵义有一些陈述,但为了分析的方便,本文觉得还是有必要对这个概念的内涵略作说明。因为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着眼点不同,所以先把基本概念的内涵交代清楚,这是避免发生歧义的前提。笔者认为,所谓民间信仰,指的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以鬼神信仰和崇拜为核心的民间文化现象,它不属于宗教,因为它不具备宗教的主体要素;然而,它在中国民众中的影响却不逊色于正统宗教。
民间信仰与宗教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民间信仰为宗教提供原材料,并扩大宗教在民间的传播;另一方面,各种宗教反过来又补充、丰富着民间信仰。民间信仰虽不具备宗教那样的在神灵信仰、仪式、教义、组织等方面的完整性,但却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宗教这些方面的形成和发展,使中国宗教在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中呈现出多神性、功利性、世俗性等特点。
一、民间信仰促使中国宗教呈现出多神化的特征
在中国,神灵崇拜的历史相当久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等很早便进入了古人的视野。《礼记·祭法》云:“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这是古人多神信仰的生动刻画。古人不仅崇拜自然物,如日、月、风、雨、雷、电、树木、鸟兽等,还随着其自我意识的完善及生活阅历的丰富,逐渐地从单纯的自然物崇拜过渡到对具有人格化和社会职能等属性的神灵的崇拜。人格神的出现,使道教追求得道成仙的愿望成为可能。
对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而言,得道成仙是其最根本的目标。离开神仙信仰,道教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道教的神仙,首先来源于中国传统的民间信仰。道教在中国传统信仰的沃土中,形成了一个十分庞杂、但又秩序井然的神仙系统。既有天上尊神、地下阎王,又有人间神仙等。道教对“天”的认识有“九天说”及“三十六天说”等。不论是“九天”还是“三十六天”,各“天”都具有一位主神,各个主神又各有臣僚。再加上日月星辰等诸神,便形成了纷繁芜杂的天神系统。而道教的地下诸神,与“九地”、“三十六音”相配套的,也相当壮观。至于道教的人间神仙,就更不用说了。不仅五方六国、十洲三岛、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各有“仙官”,人间也不断有新神产生。如孔子、颜回便被陶弘景纳入《真灵位业图》,关羽也被道教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等。①可见,道教的神灵系统是相当庞杂且又十分开放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