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王燕琴]民间信仰对中国宗教发展的影响
  作者:王燕琴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2-16 | 点击数:11391
 

 

内容提要:民间信仰,虽以鬼神信仰和崇拜为核心,但由于它不完全具备宗教的基本要素,因此,按正统说法它不属于宗教。尽管如此,民间信仰在中国的影响不亚于宗教。它不仅渗入到了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宗教的产生和发展。本文将从民间信仰对宗教神灵信仰、仪式、组织、教义四个方面的影响来论述它对中国宗教发展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民间信仰;宗教思想;道教;佛教;基督教

多年来,关于中国宗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比较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无论是任继愈主编的《中国佛教史》,还是卿希泰主编的《中国道教史》、马西沙与韩秉方合著的《中国民间宗教发展史》都论及这个问题。此外,尚有不少学术论文也在这个领域进行探索,并且取得了可观的成果。这一切为我们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统观以往的成果,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特点:学者们在研究中国宗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时更多的是侧重于中国宗教对民间信仰的渗透和影响,尤其是道教、佛教对于民间信仰的影响问题更是学者们所兴趣的课题。相对而言,民间信仰对中国宗教的影响则论述较少。有鉴于此,本文拟在这方面略抒管见。
尽管已经有学者对民间信仰的涵义有一些陈述,但为了分析的方便,本文觉得还是有必要对这个概念的内涵略作说明。因为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着眼点不同,所以先把基本概念的内涵交代清楚,这是避免发生歧义的前提。笔者认为,所谓民间信仰,指的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以鬼神信仰和崇拜为核心的民间文化现象,它不属于宗教,因为它不具备宗教的主体要素;然而,它在中国民众中的影响却不逊色于正统宗教。
民间信仰与宗教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民间信仰为宗教提供原材料,并扩大宗教在民间的传播;另一方面,各种宗教反过来又补充、丰富着民间信仰。民间信仰虽不具备宗教那样的在神灵信仰、仪式、教义、组织等方面的完整性,但却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宗教这些方面的形成和发展,使中国宗教在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中呈现出多神性、功利性、世俗性等特点。
 
一、民间信仰促使中国宗教呈现出多神化的特征
 
在中国,神灵崇拜的历史相当久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等很早便进入了古人的视野。《礼记·祭法》云:“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这是古人多神信仰的生动刻画。古人不仅崇拜自然物,如日、月、风、雨、雷、电、树木、鸟兽等,还随着其自我意识的完善及生活阅历的丰富,逐渐地从单纯的自然物崇拜过渡到对具有人格化和社会职能等属性的神灵的崇拜。人格神的出现,使道教追求得道成仙的愿望成为可能。
对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而言,得道成仙是其最根本的目标。离开神仙信仰,道教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道教的神仙,首先来源于中国传统的民间信仰。道教在中国传统信仰的沃土中,形成了一个十分庞杂、但又秩序井然的神仙系统。既有天上尊神、地下阎王,又有人间神仙等。道教对“天”的认识有“九天说”及“三十六天说”等。不论是“九天”还是“三十六天”,各“天”都具有一位主神,各个主神又各有臣僚。再加上日月星辰等诸神,便形成了纷繁芜杂的天神系统。而道教的地下诸神,与“九地”、“三十六音”相配套的,也相当壮观。至于道教的人间神仙,就更不用说了。不仅五方六国、十洲三岛、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各有“仙官”,人间也不断有新神产生。如孔子、颜回便被陶弘景纳入《真灵位业图》,关羽也被道教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等。①可见,道教的神灵系统是相当庞杂且又十分开放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陈春声]明末东南沿海社会重建与乡绅之角色
下一条: ·[纳钦]复调式祭祀仪式与复合型民俗角色
   相关链接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
·[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
·[秦贺]民俗学与舞蹈学双重解读下烟台篮子灯传承路径研究·[彭栓红]民族“三交”视域下云冈石窟的宗教新质素
·[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
·[吕树明]造神:当代民间车神信俗的实践逻辑·[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
·[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李承柳]试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实用性特点
·[赖伟鸿]“香火”的隐忧:从身体实践到数字民俗的仪式变迁·[黄俊杰]“天灶地设”:大理古城南门城隍庙中灶的符号象征意义
·[刁统菊]当下后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陈思涵]潮汕地区祭祀仪式中的性别秩序
·[林旻雯]民俗生活中的掷筊实践与衍变·[段友文 贾安民]民间信仰谱系的生成演进逻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