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陈春声]明末东南沿海社会重建与乡绅之角色
——以林大春与潮州双忠公信仰的关系为中心
  作者:陈春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2-09 | 点击数:18700
 
 
根据“自叙述”和“行状”的记载,嘉靖二十九年至隆庆三年林大春任官期间,曾两度返回家乡,先是嘉靖三十九年丁内艰,守制家居3年,后为嘉靖四十四年因朝廷中徐阶与高拱的争斗,受高拱排挤而返潮阳短期居住。隆庆元年复出,官至浙江提学副使。隆庆三年高拱复相后再受排斥,终于家居18年,至去世未再获任用。尽管林大春在《自叙述》中着墨较多的是在外为官的经历和与朝廷中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高官的复杂关系,对自己在家乡前后二十几年的活动轻描淡写,但是,细读《井丹集》和林大春另一著作隆庆《潮阳县志》,自然就会发现,据称家居时“大率以翰墨自娱”(注:林有声:《明中宪大夫浙江提学副使石洲林先生行状》。)的林大春,一直关注并介入地方和乡族事务,举其大者,包括组织乡兵抵御“倭寇”、多次干预官府招抚海盗并在潮阳沿海安置“抚民”的举措、结交地方官员并就地方事务建言、参与公共设施的修建和地方文化建设、编修《潮阳县志》等地方文献等等。其所作所为,本是许多士大夫在自己家乡都会做的,只是因为正当地方急剧动荡,社会重新建构的时期,林大春作为著名“乡绅”的举动,就对本地社会具有了影响深远的意义。至迟在元代已经存在于潮州地方的“双忠公”信仰,就是在林大春等有心人士的推动下,经历了其“地方化”和“民间化”过程中的一次关键性转折。
所谓“双忠公”,指唐代“安史之乱”时,两位以“忠义”著名的将领张巡与许远。至德二载,叛将安庆绪派部将尹子奇率军围攻中原与江淮之间的战略重镇睢阳,以打开前往财赋重地江淮地区的通道。时任河南节度副使的张巡与睢阳太守许远一起,率兵死守睢阳达10月之久,是为著名的“睢阳之战”。睢阳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之一,由于兵粮断绝、援军不至,张巡、许远脔妾杀奴,睢阳守军以城内百姓为食。最后,睢阳终于被叛军攻破,张巡与部将36人同时被害,许远被执送洛阳,亦以不屈死。张巡、许远的故事从唐代开始就被赋予忠义报国、事关天下兴亡的意义,唐、宋、元、明各朝都把奉祀张巡、许远的所谓“双庙”列入官方祀典(注:可参见《旧唐书》卷4900,张巡传;《新唐书》卷192,张巡传,许远传,赞;张方平:《乐全集》卷26,论祠庙事;《宋会要辑稿》礼二十,诸祠庙;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445,礼部156,群祀。)。传说中潮州地区双忠公信仰开始于宋代,直接与睢阳“双庙”有关。目前所知最早有关这个传说的记载,见于元皇庆元年曾任吉安路龙州书院山长的潮阳人刘应雄所撰之《潮阳县东山张许庙记》(又题《灵威庙记》):
 
相庙初基,宋熙宁间,郡遣军校钟英部领方物贡于朝。道(经)归德,谒庙乞灵。夜梦神语:“以神像十二、铜辊一,闭后殿匮中赐汝。保汝俾奉归以祀而邑之东山”。明,发趋京,事讫允济回,具修脯胖答神贶毕,记梦中语,取所与者,星驰而返,置诸岳祠,钟旋踵而立化。邑人骇异,时见玄旌树于岳麓。邻寺僧徒夜见光怪,白有司,请移寺以宅神。由是公私有祷,其应如响,事闻于上,赐庙额曰“灵威”,二神册尊王爵,钟亦封嘉佑侯。其来尚矣。(注:《永乐大典》卷5345,十三,潮,潮州府三,文章。)
 
这个故事带有明显的灵异色彩,不过,刘应雄的《庙记》表明,至迟在皇庆元年潮阳已有专门祭祀张巡、许远的庙宇存在。元、明两代,位于潮阳东山的灵威庙一直是地方官员祭拜的庙宇,直至嘉靖年间,这里仍然是整个潮州府唯一祭祀“双忠公”的庙宇,这一来自中原地区的信仰,并未在民间得以广泛流播。
双忠公信仰的流播,是嘉靖至万历年间,在地方社会急剧动荡的情势下,经过林大春等著名乡绅和地方官员的多方努力而发生变化的。
作为受过很好儒学训练的士大夫,林大春本人对于有关潮阳灵威庙起源的传说,其实一直是抱着存疑的态度的。隆庆六年他应知县黄一龙之请,编修《潮阳县志》,在“县事纪”中就确定灵威庙系修建于元皇庆元年,而不是灵异传说中的宋代熙宁年间[4](卷2县事纪)。在“恩命表”中,他又对传说中钟英受封为嘉佑侯一事表示怀疑,不予著录:
 
其起徒步,追封为候者,有宋钟英之外,无闻矣。英本故军校,宋熙宁间追封为嘉佑侯,语具刘山长应雄《灵威庙记》。顾其事涉神异,制辞莫考。[4](卷5恩命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陈春声]信仰空间与社区历史的演变
下一条: ·[王燕琴]民间信仰对中国宗教发展的影响
   相关链接
·[朱韵伊]主体性与物质性:民间信仰研究的范式转变与路径拓展·[朱依凡]论靖康故事在明代通俗小说中的衍化
·[赵月园]非遗记忆下的民间信仰空间构造·[张雨]明代小说“猿猴盗妇”故事的重述与伦理反思
·[张磊]生活的道义:乡村社会权力实践中的理势关系·[俞明雅]钱塘江潮患与治潮先贤的再发明
·[谢景雯]泰山斗母宫的历史变迁与世俗化·[席辉]民间信仰文化空间的传承与重构
·[王硕]护漕治水:明代宝应地区碧霞元君信仰的在地实践·[王浩鑫]生活之承与开发之舍:地方传说实践的双重面向
·[彭恒礼]官房戏楼与官房演剧研究·[刘晓]泰山庙会调查与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刘建华]日本民间信仰研究的历史演进:概念形成、学科互动与范式流变·[李文涛]金华黄大仙信仰的变迁研究
·[高晓晗]明清时期畿南地区祀神场域中的官民互动[]·[高睿涵]仪式与认同:泰山王母池蟠桃庙会的叙事表达
·[冯晶 卫才华]“太行文化人座谈会”的乡村社会改造与文艺实践·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
·[朱钧 朱敏]论明代无生老母信仰的概念发生·[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