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陈春声]明末东南沿海社会重建与乡绅之角色
——以林大春与潮州双忠公信仰的关系为中心
  作者:陈春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2-09 | 点击数:13603
 
 
不仅如此,隆庆六年编修《潮阳县志》时,被黄一龙称誉“钜儒宿望,有良史才”[4](卷首)的林大春特别记载了韩愈与大颠和尚“同游东山、白牛岩诸胜处”的事迹[4](卷6古迹),以说明东山早已是韩文公游历之地,尽管韩文公游东山事,在唐代文献中完全没有找到依据。
有关文天祥曾拜谒东山灵威庙的说法,也开始于元代。至元二十六年,潮州路总管王翰(用文)甫到任就派人到潮阳双忠祠致祭,并将文天祥一首有关张巡、许远庙宇的《沁园春》易名为“谒张许庙词”,在灵威庙前镌石立碑。文天祥此词最早收录于元凤林书院本《精选名儒草堂诗余》,该书为“亡名氏选至元、大德间诸人所作,皆南宋遗民也”[7](跋)。该《沁园春》词原题“至元间留燕山作”[7](卷上),其中并未有可表明其吟咏的是潮阳灵威庙的字句。宋末文天祥到潮阳,是为了平定降元的潮州地方豪强刘兴与陈懿等,在此兵败被俘。当时的各种史料中并无他曾参谒东山双忠庙的记载(从隆庆《潮阳县志》的记载可知,其时该庙很可能并不存在或已经被毁)。而他的另一“留燕山”时期的诗作《许远》中有“睢阳水东流,双庙垂万世”的字句,可知此诗提到的张、许庙宇是位于睢阳的“双庙”[8](卷2)。由此推想,文天祥被元朝关押于燕山期间作《沁园春》,心中感念之“幽沉”古庙,也很有可能是睢阳的双庙。明人刘剡编《资治通鉴节要续编》,也录该词题为“题双庙沁园春,留燕山作”[9](卷27元纪·至元十六年)。无论如何,并无直接的证据表明该首《沁园春》是为潮阳东山的灵威庙而作,更无证据说明该词作于用兵潮阳期间。王翰在将该词刻于潮阳东山灵威庙前的同时,还特意写了《刻文丞相〈谒张许庙词〉跋》,说明在灵威庙立碑镌刻该词的理由:
 
丞相文山公题此词,盖在景炎时也。三宫北还,二帝南走,时无可为矣。赤手起兵,随战随溃。道经潮阳,因谒张许二公之庙。而此词实愤奸雄之误国,欲效二公之死以全节也。噫!唐有天下三百年,安史之乱,其成就卓为江淮之保障者,二公而已矣。宋有天下三百年,革命之际,始终一节,为十五庙祖宗出色者,文山公一人焉。词有曰:“人生翕@②云亡,好轰轰烈烈干一场。”是知公之时,固异乎张、许二公之时,而公之心,即张、许之心矣。予守潮日,首遣人诣潮阳致祭,仍广石本以传诸远,俾忠义之士读之,有所兴起。奸雄之辈读之,亦少知自警云尔。[4](卷15文辞志)
 
这一解释义理重于考据,推断大于事实,但对后来的记载有很大的影响。如《永乐大典》“潮”字部收录该词,就定其题为“题潮阳张许二公庙”(注:《永乐大典》卷5345,十三,潮,潮州府三,文章。)。
林大春可能未曾见过《精选名儒草堂诗余》,但也感到要对《资治通鉴节要续编》的说法有所解释,隆庆《潮阳县志》之“文辞志”在收录王翰的跋语之后,特意就此事作了一番推论:
 
及考公所著《指南后录》中,多在燕诸作,然皆无此词。则此词当系于潮阳明矣。况用文生元时,去公未远,得之岁时、笔迹必真。若果如《通鉴》所云,当在己寅、辛壬之岁,其时宋亡已久,渠亦何所据而称景炎时耶?大率史家传疑,后人踵谬相沿,以至于今。余故详论其世识之末简,以俟传古者考焉。[4](卷15文辞志)
 
早在弘治九年,地方官员与本地士绅一起,已经在灵威庙旁建设了祭祀文天祥的庙宇,名曰“大忠庙”。按照林大春的解释,“曰大忠,关世教也”。[4](卷2县事纪)嘉靖四十二年“倭寇”围攻潮阳县城之役,大忠庙与双忠庙同时被毁,3年后大忠庙也得以重修[4](卷2县事纪)。与此同时,林大春又把文天祥参谒灵威庙的故事变得更为丰富,比元代增加了“进酒”、“献马”等细节:
 
旧传文山谒张、许庙时,尝酌卮酒以进,请与二公对饮。祝曰:如有灵,当以承马献。已而,杯忽而自倾其半,马立毙于庙门之外。因葬焉,今称马冢。(注:林大春为郑质夫《三忠庙诗》所加注解,见隆庆《潮阳县志》卷15,文辞志。)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陈春声]信仰空间与社区历史的演变
下一条: ·[王燕琴]民间信仰对中国宗教发展的影响
   相关链接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朱钧 朱敏]论明代无生老母信仰的概念发生
·[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
·[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韦成]桂西北民间禁忌文化的实践逻辑与乡村社会秩序建构研究
·[王雨铭]城镇化进程中豫北乡村社会集市文化研究·[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
·[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滕晓彤]明代延庆碧霞元君信仰初探
·[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
·[吕树明]造神:当代民间车神信俗的实践逻辑·[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
·[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李承柳]试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实用性特点
·[赖伟鸿]“香火”的隐忧:从身体实践到数字民俗的仪式变迁·[黄俊杰]“天灶地设”:大理古城南门城隍庙中灶的符号象征意义
·[刁统菊]当下后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陈思涵]潮汕地区祭祀仪式中的性别秩序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