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民俗影像

首页民俗学文库民俗影像

刘湘晨:囿于“风情化”的新疆传达,是不够的
  作者:记者 马志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1-02 | 点击数:7125
 

  反思中国纪录片

  缺的不是钱,是人文情怀

  记者:整体看来,中国的纪录片市场像是在向良性方向发展。

  刘湘晨:我国电视台总数已超过2000家,频道数量超过3500家,表面上看我国已经是个巨无霸似的电视大国。然而,细细考察就会发现,如此众多的电视频道中,纪录片频道寥寥无几,细算一下有中央电视台十套、上海纪实频道、阳光卫视和中央数字频道中的《老故事》频道等,这对于一个泱泱大国,又有三千多个频道来说,不能不说是个“悲剧”。英国只有5000多万人口,可是开办的纪录片频道可以说在欧洲是最多的,比如纪实频道、真实频道、探索发现、国家地理、历史频道、赛马频道等等。

  面对我国纪录片与国际市场接轨时的窘境与困境,我们有必要再认真研讨一下纪录片创作中的症结问题:首先,中国纪录片有两大特点,一个是指令性比较强,属于任务型,包括中央到地方,以完成任务为目的;二是要马上兑现,市场欢迎新、奇、特,中国纪录片目前过于急功近利,过于追求目的性。

  记者:国产纪录片不是也有《舌尖上的中国》《大唐西游记》这样的平衡人文情怀和市场价值的作品吗?

  刘湘晨:应该这么说,这个时代也产生了这个时代的作品,这些作品也完成了它在这个时代肩负的责任,承担的道义。但高贵的作品不多,高贵是一种精神气质,它是人的很高的内心指数,有了这样的心地,才能有这样的眼光。我对自己的作品也有不满意,离自己的目标差的很远。

  现在社会的主题词是财富,什么时候才能迎来真正的纪录片的春天,当主题词变成财富的价值,人们考虑的不是财富,而是寻求财富的价值的时候,我们的纪录片才能发生根本的变化。

  记者:中国纪录片导演都“不差钱”了,可真正好的国产纪录片还是欠缺。

  刘湘晨:中国纪录片导演总是说:“如果我有那么多钱,那么好的技术装备,我也能拍的怎样怎样。”其实不然,仔细想想,我们欠缺的首先不是钱,而是西方纪录片那种感知细微的爱心、博大的人文情怀。

  记者:于您,纪录片究竟意味着什么?

  刘湘晨:纪录片不像电影、电视剧那么热闹,更多是记录社会的变化和人的生存状态,虽然从经济上看,回报可能不成比例;但从精神来讲,它的回报是巨大的。我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人生,感悟到很多东西,这些东西让我自己感动,显出非凡的寓意。纪录片主要不是娱乐价值,是一种社会、道德、文化,甚至是哲学。对于纪录片工作者来说,通过画面和声音去发现世界要比去创造一个世界更有意义。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2013年06月28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刘湘晨:用镜头呈现新疆文化多元色
下一条: ·刘湘晨纪录片展播:鹰与人共生的传奇——纪录片《驯鹰人》
   相关链接
·[李鹏]文字文明的溯源:人文纪录片《汉字五千年》的神话学阐释思考·[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
·[苏林]看见、记录、表达: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民俗文化记录·[朱靖江]扎根人类学田野 深耕学术土壤
·影视人类学的发展模式及其展望·[萧尧 陆惊呐]记录与诗意:试论影视人类学与诗学双重视域下的《路边野餐》
·纪录片成为非遗传承传播的新平台·[庄孔韶]我为什么要用影像记录“金翼之家”
·[杨红 樊瀚声]“我们的节日”的观赏性和文化性·非遗纪录片频频成爆款
·第二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将于2017年11月9~12日举办·[王学思]把思考留给每一位观众——观纪录片《老祖的声音》
·[朱靖江]田野影像笔记——影视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之道·《犴达罕》:真实纪录鄂温克族文化的阵痛
·背影:走向勒斯卡姆的另一个季节·刘湘晨纪录片展播:鹰与人共生的传奇——纪录片《驯鹰人》
·刘湘晨:用镜头呈现新疆文化多元色·【讲座】刘湘晨:影视人类学的前沿呈现(11月18日周二下午14:00)
·风景这边独好——记著名纪录片导演刘湘晨·守护传统文化之根 央视再推百集纪录片《手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