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4年两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4年两会专区

[刘镁硒]口头传统的延续与流传
——《天问》的创世神话结构与南方史诗的比较研究:以《黑暗传》为例
  作者:刘镁硒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0-02 | 点击数:4432
 

 

中国民俗学会2014年年会论文•
 
口头传统的延续与流传
——《天问》的创世神话结构与南方史诗的比较研究:以《黑暗传》为例
刘镁硒
(南开大学)
摘 要:《天问》一文,内容繁复,语句奇谲,宏博深奥,释读多有歧义,篇幅漫衍,体制回环,看似杂糅而无序,且全篇多为问句,与《诗》、《骚》异类。从古至今,《天问》的研究聚讼纷纭,究其根本,在于历代学者未能认识到《天问》文本生成背后所蕴含的真实语境,难免隔靴搔痒之感。先秦文献的形成,经历了从王官之学到诸子之学的制度转变,从歌唱到仪式的功能转变,从巫瞽到史官的执掌人员身份转变,从口语到书面的文化知识传承转变,这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口头传统逐渐衰落,文字传统逐渐兴起,经两汉的经学的强化,最终确立了持续至今的书面文化。书面文化被与抽象化的思维意识形态紧紧结合而占据了绝对地位的文字书写确立下来,口耳相传的传统在这一过程中渐渐隐匿,甚至被遗忘。产生在这个时期的《天问》,并不完全属于屈原的个人创作,更不是抒懑明志的文学作品,而是一部经过屈原整理的、内化为文本的具有口传诗学背景的以创世神话为形式的原始知识资料汇编。这种传统在官方虽然被以文字为正统的书面文化所淹没,但在民间却从未中断。《黑暗传》是现存的流传于荆楚地区的汉民族广义史诗,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发现,其源头正是作为口头传统知识体系嬗变过程中的《天问》。
关键词:口头传统;《天问》;南方史诗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岚]雷州半岛节日民俗文化事象
下一条: ·[刘铁梁]在城镇化过程中理解民俗传统的新变(纲要)
   相关链接
·[田小旭]数字时代口头传统影像志·[石满妮 李澈]多面“变婆”与恐怖生产
·[任梦洁]山东快书口头特征与当下表演生态研究·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
·书讯 ‖《21世纪的歌手和故事》文集出版·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王威]口头传统演述在新媒体中的互动实践
·[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宋赫]程式传统:曲艺艺术的审美特征
·[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
·[高健]20世纪上半叶中国南方史诗研究述评·[朝戈金]口头传统对于人类文明赓续的意义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
·[杨杰宏]被表述的民歌:民歌何以被误解?·[王威]新媒体语境口头传统的新生性发展
·[陆慧玲]口头传统建档的行动模式与田野作业·[鞠熙]口头传统类非遗资源基础研究报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