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4年两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4年两会专区

[林海聪]从地方拯救民族
——中国早期民俗学史的再解读
  作者:林海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0-01 | 点击数:3547
 

 中国民俗学会2014年年会论文•

 
从地方拯救民族
——中国早期民俗学史的再解读

林海聪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民俗学自1918年北京大学歌谣征集运动的兴起以来,已经走过了近一百年的时光。随着学科史研究积累的日渐丰富、亲历者日记等文献材料的整理出版,关于早期民俗学发生史的研究已有诸多的深入挖掘与思考:或历时性民俗学史整体性回顾,或分时期的学术活动断代考据,或对重要领军人物的学术史进行梳理。 然而,上述诸多研究主要立足于民俗学的立场,侧重于挖掘其背后的民族主义思潮,部分观点仍有值得补充和修正之处。因此本文除了借助前贤研究重新梳理早期中国民俗学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以外,还希望尝试打破就民俗学谈民俗学的模式,将民俗学的发生背景放置在清末民初这一更为广泛的历史空间中重新进行一次审视,思考民俗学与乡土、地方和世界之间的关联性,寻找民俗学所具有的强大思想性。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肖建华 林德山]从资源到资本:民间艺术旅游开发路径研究
下一条: ·[林晓平 刘珊珊]老庄与民俗
   相关链接
·[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
·[王兴尧]非遗在社区:学术史要略与中国方案·[王婧依]由安井真奈美的生育研究观现代生育民俗学构建
·[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邵雅琪]黄石的女性民俗研究:社会制度的性别批判
·[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毛巧晖]跨越1949:民间文学的重建及其学术史意义
·[罗瑛 潘小漫]百余年来日本学者对云南民族文化研究的视域及特色·[路童越]新疆杂话的生活性特征研究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环境研究的路径与方法·[龙晓添]流动的生活·具体的人:中国民俗学研究对象探蹟
·[林诗瑶]空间与地方·[李正宇]韦大列对中国民俗学发轫的贡献及其意大利学术渊源
·[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李顺]时空建构与情感叙事:丧葬仪式中的日常生活逻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