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李霞:《娘家与婆家:华北农村妇女的生活空间和后台权力》
  作者:李霞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0-09 | 点击数:6800
 

娘家与婆家:
华北农村妇女的生活空间和后台权力

 作     者:李霞 著

基本信息: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1-1
页 数:246
字 数:241000
开 本:20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SBN:9787509717615
丛 书 名:民族与社会丛书


内容简介:

  在被界定为父系父权亲属制的中国社会,为什么会存在普遍的“妻管严”现象?为什么众多家庭在日常往来中与母系亲戚保持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娘家与婆家:华北农村妇女的生活空间和后台权力》以作者在山东一个村庄的田野调查为基础,从实践和性别的角度重新考察中国社会的亲属关系体系。作者指出,妇女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亲属关系经营活动,构建出了不同于正式父系谱系关系的实践性亲属关系网络,并使妇女在父系体制内创造出自己的生活空间和后台权力。

编辑推荐

  民族存在于社会之中,社会也存在于民族之中。汉族、少数民族、归侨乃至外国侨民与海外世界,都可以在这一框架中获得更深入的理解。社会、民族与国家、全球已处于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整体之中,因此对任一部分的研究,都需要在此整体性框架下进行。本丛书收录的各项精彩研究,采取比较的视角、田野工作的方法,从诸多角度探讨不同民族与社会的机理及其相互关系。这些研究不仅体现出人类学在认识民族与社会方面经验研究的可贵积累,还体现l出整体方法论上的可喜突破。从中也体现出费孝通先生所倡导的“从实求知”、“多元一体”、“和而不同”、“文化自觉”等理念,进而推动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发展。

作者简介

  李霞,1994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1999年取得武汉大学民俗学硕士学位,2002年取得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博士学位。1994-1996年,任教于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2000年至今,在商务印书馆工作,现为副编审。

目录

导言 实践与性别视角下的亲属关系/1
两个分家事例/1
为什么分家?/5
主流视角遮蔽了什么?/12
新视角下的妇女亲属关系实践/20
第一章 村庄生活:“为人”中的关系网络/23
张村一日/23
亲属结构:“自家”和“亲戚”/35
“为人”:乡村生活中的人际交往/43

第二章 闺女:婚姻预期下的娘家生活/55
“为闺女”的生活/55
家谱外的家庭成员/65
说亲和定亲/72

第三章 从娘家人到婆家人的过渡/80
待嫁的日子/80
婚礼上的新娘/87
两栖的初婚生活/100

第四章 小媳妇:生活家庭的建立/106
生育/106
作为子辈诉求的分家/110
作为儿媳妇诉求的分家/116
新的生活家庭的建立/123

第五章 老娘们:生活家庭的经营/132
生活家庭的内部关系/133
谁在当家/144
家庭的“为往”网络/153

第六章 老妈子:在变化中重新适应/170
生活家庭的巅峰阶段/171
生活家庭的衰落/179
老年妇女的赡养/192

第七章 丧礼:交接完成与身份确认/205
丧礼的基本过程及其意义/206
娘家权力的交接与延续/209
妇女的身份确认/216
延伸的讨论:女性的身份归属及其文化意象/222

讨论 女性的后台影响力/226
女性的生活空间与乡村社会网络/226
隐蔽的情感权力/229
走向前台的后台权力/234
参考文献/237
后记/244
英文内容简介/245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及其他》
下一条: ·户晓辉:《民间文学的自由叙事》
   相关链接
·[姜义华]礼敬人生——《图说中国人生礼仪》代序·仲富兰:《图说中国人生礼仪》
·[孟和套格套]社会民俗与生态环境变迁的个案研究·[汪宝荣 姚伟 金倩]《洛阳伽蓝记》中的民俗事象英译策略
·[徐彬 孙黎丽]明清徽州家谱的特点及其价值·[张亚辉]无父母的世界?
·[李昌宪]从《水浒传》看宋代社会·178个姓氏讲述迁徙故事
·堂号:记载家族历史 传承优秀文化·“田野中国·乡规民约与乡土社区建设论坛”在济南举行
·[张多]傣族民间社会民俗与宗教的互动·乡约研究重在挖掘“中国经验”
·[王鹤鸣]我与家谱、祠堂研究·应对年末“人情礼” 理财软件走进“80后”生活
·怎样看待民间修谱热·[刁统菊]娘家人还是婆家人:嫁女归属问题的民俗学研究
·珍藏家族史乘 书写平民史册 ·[周星]李霞著《娘家与婆家》序
·[安德明]滕头村的能人政治·[常建华]二十世纪的中国宗族研究(之一)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