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标准化建设
(1)编码字符集标准、键盘标准、字模标准。如内蒙古自治区计算中心完成蒙文字符集、键盘、字模国家标准;新疆语委主持完成维、哈、柯文的字符集、键盘、字模国家标准;在国家语委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及电子部的直接指导下,西藏自治区藏语文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持,西藏大学、西北民族学院、青海师范大学共同完成了藏文编码字符集、键盘、字模的国家标准,这一标准正式由国际10646(即ISO\10646)大字符集讨论通过,成为我国第一个进入10646国际字符集标准基本平面的少数民族文字字符集;四川省民族委办公室主持完成了彝文字符集、键盘、字模的国家标准;锡伯文信息处理信息交换用七位和八位编码图形字符集国家标准正在编制中。此外,国际标准1%文字符集的蒙文字符集、彝文字符集、维、哈、柯文字符集的补充集和锡伯文字符集正在制定中。
(2)术语标准化。正在制定的国家标准有蒙古语术语标准化的一般原则与方法,藏语术语标准化的一般原则与方法,维吾尔语术语标准化的一般原则与方法,朝鲜语术语标准化的一般原则与方法等,均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术语标准化原则与方法。此外,还有蒙、藏、维、哈、柯、朝等语种的辞书编纂一般原则与方法国家标准正在计划制定和修订中。
(3)档案标准化。在软件的设计与选用上,首先要看是否是在档案管理标准指导下开发出的软件。开发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软件可参照采用的档案标准有《档案著录规则》、《文献保密等级代码》、《国家机关公文格式》、《档案分类标引规则》、《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等。
2.动态性原则
(1)采用新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由于Windows系统的广泛流行,Foxpro关系型数据库正逐渐取代老的数据系统,它可以高度兼容Dbase和Foxbase,具有操作更简捷,调整修改方便,界面美观等特点而成为软件开发者的强有力的工具之一。
(2)注意留有二次开发接口。在档案管理自动化方面有一些项目有待完善与改进,如文献主题词的标引,不同文体之间的相互转换,文献全文关键词检索,以及自动组卷排列等。因此,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软件设计要先构建总体结构,留有补充功能接口,在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完善和增加各种功能。
3. 注重系统的扩展性
在设计和选购软件时,要考虑有相应功能的驱动软件,如多媒体操作系统,多媒体窗口系统和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可增加扫描仪、光盘驱动器、可擦写光盘机以及声卡、视卡等硬件,并可组成一台完整的多媒体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系统。
(四)做好数字化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档案的利用工作
1.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档案信息的检索。目前,许多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都有制作多种档案检索工具和多数据库文献查询检索的功能。各个档案机构在开发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系统时,应能够进行多数据库多线索的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档案模糊查询,可以按照文字类别、文献标题、文献主题词、文献载体材料、文献所属类别、民族类别、形成时间等项目进行多途径检索,并且可以将检索出的结果由用户自己设计打印出来。
2.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档案信息的输出利用。在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档案信息的输出利用方面,计算机网络具有强大的传输功能。在计算机网络建设方面,根据国内外经验,考虑到我国通信技术和通信线路设备的现状,利用微型机灵活性强、价格较低、建网快、易于普及等条件,首先在各主要民族地区建立微机局域网络系统,实现一定范围内的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待条件成熟时,再在局域网络的基础上建成全国性的大型网络,便于社会各界对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文献的查询、研究和利用。
参考文献:
[1]参见杨毓华、潘景华《数字化档案馆的构成、特点及前景分析》,《解放军档案》1998年第2期。
[2]刘剑文《云南少数民族语文要现代化》,《民族语文》1998年第2期。
(本文原载《中国档案》2005年11期,第35~36,41页,注释等参见纸质媒介)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