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联办会议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联办会议

2014“昆仑文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学术论坛”隆重开幕
  作者:李莎莎 米英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8-13 | 点击数:4966
 



  (记者 李莎莎 实习记者 米英平) 8月10日,由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中国民俗学会、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格尔木市委市政府共同举办的2014“昆仑文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学术论坛”隆重开幕。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格尔木,剑指昆仑,畅谈文化、交流思想、结交友谊、聚焦发展。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吉狄马加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副省长、海西州委书记辛国斌,省政协副主席马志伟,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牛军,州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国忠,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勇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省州市有关领导及部门负责人等参加开幕式。

  开幕式由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青海民俗学会会长赵宗福教授主持,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郑土有代表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朝戈金在开幕式上致辞。

  吉狄马加代表青海省委、省政府向论坛的如期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他说,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与亚欧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友谊桥梁,不仅推动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文明传递、技术传播、商贸流通,而且促进了中华民族开放与发展。青海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和通道,曾焕发出绚丽的光芒,自古以来多民族传统文化在青海交融集萃,丝路历史文化沉积厚重。青海多元文化良性互动模式和内在规律,将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多元文化交流和沟通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吉狄马加指出,随着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号角的吹响,古丝绸之路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可以说,今天的青海是贯穿陆上丝绸之路在我国西部的通道和东西南北的桥梁和纽带,是从东亚到中亚、西亚乃至南亚的大多数国家更便捷的走廊和通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离不开青海,青海跨越发展离不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青海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十字要冲,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富集、生态环境独特、民族文化多元,交通环境日渐通畅,青海在与沿线国家交流合作中将大有作为。西宁、格尔木、海东市等城市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将发挥出更为重要的纽带和载体的功能。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畅达为昆仑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今天我们在格尔木,以“昆仑文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讨论主题,既是应时而生,也是一个命题作文,意图是促使昆仑文化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当中,使昆仑文化更加走近世界,走向未来。通过来自海内外学者的学术研讨,必将推动不同学科和团队加大对昆仑文化和丝绸之路的研究、传播和利用,将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李国忠在致辞中说,格尔木地处大美青海西部、巍巍昆仑山下,是昆仑神话的发祥之地。近年来,我们始终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紧紧依托昆仑山与昆仑文化的特殊渊源,积极开展国内、国际昆仑文化的挖掘和推广工作,着力打造以昆仑山文化、昆仑玉文化、昆仑水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品牌文化工程,创新提炼以盐湖文化、高原民俗文化、军旅文化、农垦文化为延伸的新昆仑文化,全方位展示格尔木的文脉、文气和文化,有效提升了昆仑文化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软实力。此次昆仑文化国际论坛暨主旨报告会在格尔木举办,是对昆仑文化开发、挖掘、研究、传播和品牌打造的一次集中展示,必将进一步拉近格尔木与世界的距离,加深世界对中华文明的理解和认同,不断巩固和凸显昆仑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将积极吸收、转化论坛的丰硕成果,不断繁荣发展昆仑文化、彰显自身特质,切实加快“文化格尔木”建设步伐,努力为青海文化名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文章来源:新华网青海频道 2014-08-12 10:32:1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第四届海峡两岸民间文化论坛”征文启事
下一条: ·“民俗学:学科属性与研究范式”研讨会在河南大学举行
   相关链接
·[李银菊]史诗《玛纳斯》所见“丝绸之路”路线·[毕雪飞]丝绸之路的开拓、往来与牵牛织女传说在日本的传承
·对乌克兰流离失所社区的活态遗产进行确认·2022年丝绸之路青年之眼摄影大赛:截止日期(2022年7月17日)
·[查汗]丝绸之路文化交流视野下新疆《江格尔》史诗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建构·[刘吉平 宋涛]汇通南北:丝绸之路陇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述论
·[王丹]多民族文化交流中的“仙妻”形象研究·“丝绸之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地区扶贫成果展”亮相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
·[赵宗福]论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林继富]路径与方向:“丝绸之路”沿线民间文学研究
·[王丹] “丝绸之路”沿线民族宝物故事的宝物类型与意涵 ·[赵洪娟]潮汕“出花园”成人礼之祆教因素探究
·[巴莫曲布嫫]“丝绸之路”作为方法·[英]史若兰 杨晓丽编译:《花儿:丝绸之路上的民间歌谣》(英文版)
·[伊家慧]从印度到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佛陀降生神话图像·上海土布经典纹样展在华东师大召开
·上海土布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兴起繁荣·[张明明]“海丝之路”背景下的中琉妈祖信仰书写及其文化交流意义
·[乔晓光]作为纸文明传统的中国剪纸·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举办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