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田野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田野研究

[郭志超]田野调查和文本写作例评
  作者:郭志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4-29 | 点击数:14076
 


  【参考文献】

  [1]李亦园.一个移殖的市镇[J].(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专刊(乙种第一号 ).1970.

  [2]王建民,张海洋,胡鸿保.中国民族学史(下卷)[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 266.

  [3]费孝通,张之毅.云南三村[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11-12.

  [4]黄树民.林村的故事——一九四九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M].素兰,纳日碧力戈译.北 京:三联书店.2002.

  [5](美)顾定国.中国人类学逸史[M].胡鸿保,周燕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 00.

  [6]林耀华.从书斋到田野[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256.

  [7]彭兆荣.山海遭遇天后宫[J].读书,1999.(7).

  [8](清)曾日瑛,李绂,等.汀州府志:卷31孝人[M].乾隆十七年修,同治六年刊本.

  [9]胡以按.中川史志[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97.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2期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刘恒]传统赛社演出形态的变化
下一条: ·[刘锡诚]中芬民间文学联合考察之得失
   相关链接
·[岩温宰香]坝老傣村人生仪礼中的礼物流动:礼俗秩序与人格建构的民族志研究·[王静怡]仪式实践与文化传承:基于岷县宝卷的田野调查
·[王华]叠写与融入:民间故事文本的社区再造研究基于赣剧《柳母传》创作与演出的田野调查·[党佳丽]超越结构主义:“白氏郎传说”的在地化实践与民俗学方法论反思
·[马小壹]关于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僰人悬棺的田野调查报告·[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
·[陶子煜]当局者观·[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
·[彭田菲]仪式操演与身体建构:基于鄂西土家族“撒叶儿嗬” 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孟令法]对象、方法与理念:家庭民俗学发展谫论
·[朱刚]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靳思怡]西方经典民族志中的田野经验
·[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彭牧 沈燕]方法论的本土与世界:以钟敬文与松村武雄的学术交流为核心
·[王杰文]超越“文字中心主义”:重估顾颉刚先生的民俗学方法论·[黄涛]语境理论视野下民俗志书写范式的适度革新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张宏赡 栾莺]白俄罗斯伊万·库帕拉节田野调查手记
·[卢锐]析毫剖厘:家庭民俗学视野下的“云阳面业”家庭成员的自我民族志·[李吉安 李羕然]乡村民间信仰的调查与探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