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生活史的一叶知秋:《林村的故事》
如果说人类学有什么绝技的话,那就是一叶知秋,具体地说,就是以微型社区作为大 社会的缩影从而洞察大社会,它甚至可以用个人生活史来达成这种洞察。即使调研个人 的生活史,也必须兼有社区史的全貌观。《林村的故事——一九四九年后的中国农村变 革》[4]正是透过该村党支部书记叶文德的生活史,相当贴近地触摸着解放后中国农村 的社会变迁史。
《林村的故事》译自英文版修订本《曲折的道路——一个中共村领导眼中的农村变迁 》这本民族志。传统的人类学以原始民族为调研对象,当代的人类学调研即使不是以民 族为关注对象的社区时,记述的成果仍称为民族志。该书的作者黄树民是美国衣阿华大 学人类学教授,这本书是他于1984年11月至1985年6月在厦门岛中北部的一个行政村(学 名“林村”)做田野调查的成果。1989年由美国西景出版社出版后,在国际人类学界广 受好评,在英文世界里被许多大学指定为必读参考书。发行至第四版后,黄教授将1996 年冬短暂再访林村的材料写成增补的最后两章,出版了修订本。2001年3月,三联书店 出版了中译本,书名作了柔化的处理。
书的叙事以解放后到20世纪90年代为时序,每一过去时段的叙事都是在现实社区发生 的有关事件后再很自然地进行回溯,而过去的社区历史脉络又活生生地展示在社区的现 实中。历史与现实相互纠结,相互诠释。即使书中在回放历史,但叙事的坐标总是置于 现实的社区时空里。这远不止有结构之美,更重要的是民族志的现实重心始终得以保持 。
《林村的故事》的叙事主要是村支部书记叶文德的生活史,但叶书记的生活史始终没 有游离所根植的社区,从而在复杂的社区生活图景中获得景深,进而同错综的人际脉络 和事件过程相互映照。
叶书记的生活被置于社区,而体现在社区基本的政治关系是国家与社区的关系。书中 展示了国家的意志和权力强有力的存在及其与农村社区传统文化的抵牾与和谐。新中国 成立后,在国家看来,农民传统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是走向一大二公的障 碍,对此,国家在土地改革后,一方面实施以互助组、合作社和人民公社为组织形式的 整合运动,一方面用破除封建迷信的举措来铲除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传统习俗。20世纪 70年代末以后国家推行的改革开放,一方面承认传统,激活传统,这主要就是生产责任 制的推行,一方面引进外来的资金、技术和观念以推进现代化,在林村的突出体现就是 以台资企业为主引入后的农村都市化进程。国家与农村的关系,前一个时段主要表现为 抵牾,后一个时段主要表现为和谐。国家与农村社区两方面形成相切,作为村党支部书 记的叶文德正是处在这一切点上,他既依附于国家又根植于社区,既要贯彻国家的意志 又要体现社群的民意,其某些矛盾的性格聚焦着国家与农村社区的复杂关系。
叶书记的生活被置于社区,而体现在社区的基本的文化关系是传统与现实的关系,前 述的国家与社区的关系仍贯穿其中。按照国家和政党的文化观念,叶书记蔑视诸如民间 信仰等传统文化,但随着对乡民文化的理解,他采取了默认乃至宽容的态度。他较早地 反思缺乏温饱的“穷过渡”神话。无论一次次荒谬的政治运动、政治狂热对人性造成多 少伤害,造成多少自私、冷酷无情和消极倦怠,但仍有像叶书记这样的个人,出于对人 的尊重而富有理性,出于正义而抑恶扬善,并且能够反思、反省那些政治运动和某些政 治文化的荒唐和谬误,为着再创生机而不懈努力。
这本描写个人生活史的民族志,大部分篇幅是作者与叶书记的问答,并有社区描述、 社区事件以及作者的设疑、议论和插叙加以链接。境外有的书评称《林村的故事》为后 现代主义民族志文本,这是个误会,就是追求本书“具有相当的客观性”的作者本人也 觉得莫名其妙。后现代主义的本质特征是“表述危机论”,认为客观事实是不可以表述 于文本,文本中的表述只是主观的感觉,客观事实永远是雾中迷茫的远山。既然民族志 的社区只是民族志作者头脑中的社区而不是民族志所状的对象社区,后现代主义民族志 主张诗性的发挥和意义的创造。然而,人类学求真的科学主义至今仍未被后现代主义所 动摇。在后现代主义这一他山之石的攻击下,现代民族志也在探讨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多 样化,诸如把人类学家在田野的经历和感受纳入民族志中,以形成民族志最大限度的整 体观。
林村的这些故事我都相当熟悉。作为厦门大学人类学的培养计划,刚读完硕士的我和 石奕龙等几位同窗,参加了黄树民教授在林村调查的全程。黄教授的原计划是写社区民 族志,在调查的末期,黄教授决定撰写以叶书记的生活史为中心的民族志,他的这一想 法得到叶的同意和配合。于是,在黄教授临别的最后日子,他们长时间地进行访谈录音 ,此时叶书记的讲述更为细致、精确、详细和深刻。这些材料后来分别剪辑或补充入书 中循时渐进的章节里。由于缺乏人类学的学养,直至调查结束,我仍有懵懵懂懂的感觉 。这次见习的顿悟竟然是在该书英文版读后。当时那些看起来平庸无奇的事情,居然在 该书的意义场中变得那么的隽永;那些鸡零狗碎的琐事,在大思路的导向和结构的聚力 中,形成了释放着深刻意义的现象组合;那些国家政治与乡民社会的林林总总,彼此交 织,相互映衬。我终于在《林村的故事》读后,获得了用聚焦于个人的生活史、背衬以 社区史的方法,来达成“一叶知秋”这种个人生活史的人类学田野调查的领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2期 【本文责编:CFNEditor】
|
|